科内培训1.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内培训1要点

标 题胸腔闭式引流管的 护理流程编号:版本:生效日期:发布部门:护理部发布日期:编 制 人:陈 洁审核人:余利娜批 准 人:苏冬梅页 码:第3页,共3页 附:流程图 核对医嘱,准备用物 ↓ 评估,核对病 ↓ 洗手,戴口罩、帽子 ↓ 检查并连接一次性胸腔引流装置,标记瓶内液体量及日期 ↓ 携用物至病人床边,再次核对病人信息 ↓ 取合适体位,观察胸腔引充管是否通畅 ↓ 垫治疗巾,双重夹闭引流接管 ↓ 再次核对病人信息,戴手套 ↓ 用无菌纱布包裹连接处,分离胸腔引流管 ↓ 使引流液全部流入引流瓶内,将其放入医用垃圾袋 ↓ 消毒引流管连接口,用无菌纱布包裹 ↓ 紧密连接胸腔引流管与水封瓶连接管 ↓ 置引流瓶安全处,松卵圆钳 ↓ 观察引流瓶内水柱波动及有无常情况 ↓ 撤治疗巾,脱手套 ↓ 取半卧位,整理床单位,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质 ↓ 处理用物,洗手,脱口帽 ↓ 记录 标 题T管引流的护理流程编号:版本:生效日期:发布部门:护理部发布日期:编 制 人:陈 洁审核人:余利娜批 准 人:苏冬梅页 码:第1页,共2页T管引流的护理流程 一、用物:治疗盘、棉签、弯盘、剪刀、碘伏、一次性引流袋、无菌换药碗内无菌纱布2块及无菌镊1把、卵圆钳、治疗巾、一次性无菌手套、医用垃圾袋、记录单。 操作步骤 1、核对医嘱,准备用物。 2、核对病人信息,评估病人。 3、洗手,戴口罩。 4、携用物至病人床旁,再次核对。 5、取合适体位,挤压T管,观察是否通畅,暴露“T”管及右腹部,注意遮挡病人,垫治疗巾于引流管口处的下方,去卵圆钳夹闭引流管近端适宜处。 6、取一次性引流袋检查有效期及有无破损、漏气等,剪开引流袋外包装,检查引流袋出口处是否拧紧,并将引流袋挂于床边。 7、再次核对床号、姓名,戴手套,取无菌纱布包裹腹壁外“T”管与引流管的连接处,一手捏???引流管,自接口处分离。 8、将换下的引流袋前端向上提起,使引流液全部流人引流袋内,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将引流袋放人医用垃圾袋内。 9、消毒腹壁外“T”管连接口周围,并取无菌纱布包裹。 10、取~次性无菌引流袋,去除连接端塑料帽,将新引流袋与腹壁外“T管连接牢同。 11、妥善同定引流袋于床边,松卵圆钳,观察有无引流液引出,引流袋应低于“T”管引流口平面。 12、撤治疗巾,脱手套。 标 题T管引流的护理流程编号:版本:生效日期:发布部门:护理部发布日期:编 制 人:陈 洁审核人:余利娜批 准 人:苏冬梅页 码:第2页,共2页 13、协助病人取舒适或半卧位,整理床单位,询问病人需要;保持有效引流,引流管勿打折、勿弯曲,平卧时引流管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不可高于腹部引流口平面,防止引流液逆流。 14、处理用物。 15、洗手、取口罩。 16、记录。 17、指导病人:防止脱管及更换引流袋的注意事项;指导病人在身体活动过程巾保护“T”管。 附:流程图 核对医嘱,准备用物 核对→评估→解释 取体位,观察、挤压引流 核对、评估病人 洗手,戴口罩 垫治疗巾,夹闭引流管 再次核对,分离引流管 消毒管口 以无菌纱布包裹管口 连接引流袋并妥善固定 携用物至床边,再次核对 更换引流 观察引流量 撤治疗巾、脱手套、挤压 取体位,询问所需 处理用物,洗手脱口罩 整理,宣教,记录 标 题介入治疗的护理流程编号:版本:生效日期:发布部门:护理部发布日期:编 制 人:陈 洁审核人:余利娜批 准 人:苏冬梅页 码:第1页,共1页介入治疗的护理流程 一、治疗前观察病人体温变化,T≥37.5℃者每日测体温4次,连测3天直至正常。接到通知单后,遵医嘱备齐术中用药。 二、完善治疗前准备,备腹股沟及会阴部皮肤,做过敏试验,通知病人术前12h禁食,4-6h禁水,并记录。 三、治疗前行相关知识介绍及心理护理。 四、治疗后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测量血压、脉搏Qlh×3,观察病人体温变化每天一次,T≥37.5℃者每日测体温4次,连测3天直至正常。 五、病人卧床24h,穿刺部位沙袋压迫12h,穿刺侧肢体制动12h,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穿刺侧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足背动脉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