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补钾新进展
Page ? * 临床补钾新进展 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宋学刚 正常人日常生理一般钾需要量3.0g(75mmol) (15%氯化钾约40ml) 补钾≠补氯化钾 氯化钾5.6g 谷氨酸钾17g 枸橼酸钾8g 醋酸钾7g 钾离子3.0g 轻度缺钾:血钾3.0-3.5mmol/l,补钾100mmol(8g氯化钾) 中度缺钾:血钾2.5-3.0mmol/l,补钾300mmol(24g氯化钾) 重度缺钾:血钾2.0-2.5mmol/l,补钾500mmol(40g氯化钾) 注意:应分3-4天补足! 补钾量 无尿一般不补; 注意补钾过快造成的高钾血症。3-4.5g KCL可使血钾暂升高1-1.5mmol/L,补10-12gKCL可使血钾暂时升高2.5-3.5mmol/L,但不久还可下降; 不能操之过急,每日6g 为宜; 注意补Mg; 补钾最好用生理盐水,最好不用葡萄糖溶液,否则可能会使血清钾更低。 补钾原则: 目前认为,引起心跳骤停的主要因素是单位时间内流经心脏钾离子浓度,因此对单位时间补钾总量的控制更加科学,第13版实用内科学不再规定补钾浓度上限,而对补钾速度作出严格控制。 重度缺钾(血钾小于2mmol/L)应首选静脉补钾,尤其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建议深静脉,采用静脉灌注泵。浓度最高不超过6%。最常用KCL 1g-1.5g/50ml,(2%-3%)速度不超过1.5g/H。由于浓度较高,应该进行持续心脏监护和测定血浆钾,避免严重高钾血症和/或心脏停搏. 浓度超过0.6%的KCl溶液直接刺激浅静脉导致内皮细胞肿胀、血管痉挛,形成静脉炎,最终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同时由于局部高浓度K+离子的刺激,患者的痛感强烈。因此,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医疗常规内都严禁经过外周静脉输入超过0.6%的K+溶液,也就是说外周最高浓度是0.45%。 口服补钾:对于严重低钾患者,给予15%的氯化钾溶液,每次10ml,每日3-4次。可以加入到橙汁中改善口感,宜加用胃黏膜保护剂,减少高浓度的钾对对胃黏膜的刺激造成胃黏膜糜烂出血。10%枸橼酸钾(100ml/瓶,1g枸橼酸钾含钾4.5 mmol ),20-30ml tid。不建议口服补达秀,因补达秀补钾较氯化钾溶液慢。 灌肠补钾,应用较少。可用生理盐水20ml + 15%KCL20ml保留灌肠,保留时间最好在15-20分钟以上,1-2次/天,(间隔时间10-12小时)。肠梗阻、结肠炎、肛周疾病禁忌 超声雾化吸入:N.S 20ml+10%kcl 20 ml,雾化30分钟。支气管哮喘和肺功能不全的禁用 其他补钾途径 Page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艺术与文学.ppt
- 班会消防安全.119.ppt
- 班会课(迈向成功).ppt
- 班会过程记录.doc
- 中外工业设计对比.pptx
- 中学教育能力第一章ppt.ppt
- 班会_诚信(共50张PPT).ppt
-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以山西省制造业为例.doc
- 班务工作计划.doc
- 中学艺术节串词.doc
- 岗位责任制酒店服务员(标准版).docx
-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 青海省海南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数学试卷(含详解).pdf
- 青海省金太阳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 公司借款合同范本精简版必威体育精装版(范本).docx
- 广东省深圳市33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素养英语试卷(含解析).pdf
-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pdf
- 广东省深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英语试卷 (含解析).pdf
- 专题7.4 平面直角坐标系章末题型过关卷(人教版)(原卷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