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诚信的心理运行机制
第六章 诚信的心理运行机制 一、诚信心理过程 1.道德心理范畴的诚信概念 品德与道德 道德是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具有历史性、民族性、阶级性。 但诚信却具有普遍的价值。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的要求所形成的个人心理品质。品性、德性。 二者的关系 联系与区别 1.道德心理范畴的诚信概念 “仁、义、礼、智、信”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诚是信的基础;信是诚的体现。 诚信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 2. 诚信道德的心理过程 诚信心理需求 诚信动机 诚信行为(方式) 诚信行为反馈机制 诚信心理过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诚信心理过程 需要是对某事物的欲求,是人的动机、行为的基础。 双赢 诚信动机 诚信主体由于诚信心理需求而引起紧张,当出现一定的目标时,便引发诚信动机。 一磅黄油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付出什么就收获什么, 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 为什么要诚信? 上帝之手 与真正的胜利者 只有这样做,我才能保持我的正直。 ——冈萨雷斯 对一个人人品的真正考验是,在他知道永远不会被发现的情况下,他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 诚信行为(方式) 诚信主体根据“诚信需求—诚信动机”系统的作用,从而产生相应的诚信行为(方式)。 羊与狼的故事 第一,我不愿碰到狼; 第二,如果命该如此,就让我碰到一只瞎眼狼; 第三,但愿所有的狼都不得好死,因为我们一点也没有伤害你们,你们为什么要与我们为敌? 说真话,在敌人面前往往也是有力量的。 承诺 ◆对友谊的承诺就是要保守秘密 ◆对顾客的承诺就是要提供良好的服务 ◆对婚姻的承诺就是要忠诚 ◆对修养的承诺就是要避开庸俗 ◆对爱国的承诺就是要不怕牺牲 ◆对工作的承诺就是要为人正直 ◆对社会的承诺就要有责任心 承诺 承诺就意味着把他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上。许多人之所以不愿做出承诺,是因为觉得还没有做好履行承诺的准备。 生命的承诺 一位公交车司机在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 在生命最后时刻,他做了三件事儿:第一,把车缓缓地停在路边;第二,并尽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车闸;第三,把发动机熄火。就是这看似平常的三件事儿,保证了车和乘客、行人的安全。做完了这些事儿以后,他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所有的大连人、所有的听说了这件事儿的人,都记住了这位司机的名字——黄志全。 世间无罗京 心中有罗京 “25年,3000多次主持,没有一次出错” 专业能力之卓越令人仰止 不跨行 不走穴 没绯闻 没是非 没话题 罗京已然是一个符号。 “最熟悉的陌生人”,一路走好 2001年的高考作文题 一则寓言 青年人得到了7个行囊:健康、美貌、诚信、才华、金钱、荣誉、地位。 过河遇风浪,他扔掉了诚信。 问:对青年人的选择,你有什么想法? 诚信行为反馈机制 主体诚信实践中获得的有关诚信全过程的各种信息。 这种反馈有助于主体形成诚信观念。 “一份忠诚胜过十份聪明” ——永恒不变的真理 “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一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 林肯 同仁堂 诚信的回报 住友银行 总裁 6年,5万美元 最有毅力的储户 首期贷款 100万美元 诚信人生的思考 诚实的林肯 言而有信的晋文公 关羽的仁义 二、守信与失信的社会心理分析 1、守信——人之本性 诚实守信、相互信任是如何产生的?要解答它就不可能不解答人的本性。 ◆文化与本能的对峙 ——伦理、道德的诚信 社会救助行为 吉诺维斯事件 助人与利他行为研究 利他行为 价值的最大化 互利 得大于失 临近和熟识 案例:成功的背后是诚信 信任是一种美德,信任是一种力量,信任是一种教育。 2、 失信——变异的人类行为 失信:“狼来啦”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当一个人撒了谎,他也就失去了信誉;一旦失去了信誉,即使他讲真话,也没有人再相信他了。 另一个“狼来啦”的故事——“烽火戏诸侯” “不要信任在危难关头抛弃了你的人” 人们为什么说谎? 掩耳盗铃 —— 自欺欺人式 此地无银三百两 —— 掩人耳目式 案例:博得“信任” 说谎的动机 社会赞许 避免惩罚 获得利益 案例:小义与大节 3. 背信弃义的社会和心理代价 失信就是失败。 不守信用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他因欺骗被校方开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