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秦汉史09.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剑桥中国秦汉史09.pdf

海纳百川 藏书博览 简装书库 中国史地 通史 剑桥 中国秦汉史 09 [英] 崔瑞德 鲁惟一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 第 14章 儒家各派的发展 当我们谈论儒家 (孔子学派)各派在中国历史早期阶段的发展时,这一 用语的不同含意应当仔细地予以区分。首先, “家”(学派)一词具有 “家 庭”、 “家族”的意义,有其具体的含意。当“家”在春秋时期(公元前5 世纪)快要结束之际开始出现时,它由一个大师、一群亲近的弟子和为数众 多的学生组成。它的起因极可能是,需要向年轻贵族教授朝政生活中所必需 的技艺,使他们能为自己将来充当社会领袖的角色做好准备。 在孔子的年代 (公元前6世纪末和5世纪初),这些技艺一方面包括宗 教和文官政府的成就:仪礼和音乐,以及与它们有关的、多数政权中心所共 有的某些成文传统——尤其是 《诗经》和《书经》——的知识;另一方面, ① 这些技艺包括武的方面的技能,特别是箭术和御车术。这些教育中心必定附 属于这个时期中国的许多较大的朝廷,并必然完全取决于那些执政者的兴 趣。孔子也是如此,尽管根据传统的说法,他作为老师的声誉日益增长,但 在他活跃的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中也是为权臣季孙氏——他的故国鲁国的实际 统治者——效力的臣属。 ① 司马迁在谈及儒家时列举了文的方面的几类 (《史记》卷四七,第1398 页;沙畹: 《〈史记〉译注》 〔1895—1905;1969 年巴黎再版〕第5 卷,第403 页)。 《周礼》(卷三,第19 叶;毕瓯: 《〈周礼〉 译注》 〔巴黎,1851〕第1 卷,第214 页)谈到教授人以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又见《周 礼》卷四,第8 叶 (毕瓯:《〈周礼〉译注》第1 卷,第297 页)。 古代传统:倡导者和文献 尽管如此,因孔子和他的学派之故,一个新的要素进入了古代中国的朝 政生活,这就是对于据说在前几个朝代——特别是西周 (公元前12—前8世 纪)——已经形成的古代传统的意义进行了独立的深入思考。即使儒家面对 权臣掌权的衰世,也总是主张维护属于周王的古代 “王室”传统,情况也是 如此。应当记住,我们称之为儒家的汉语名称是 “儒”,根据早期材料,它 ① 溯源于孔子之前的一批从事仪礼传统的专家。 因此,“家”的含义可以归结 为:一个团体或学会,它在与当时政权的关系上具有某种精神上的独立性。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墨家、名家、道家和法家中逐渐发展的对传统日益增强的 批判态度。某些地方朝廷由于接待的大师和顾问不断增多而助长了这种趋 势,如齐国著名的稷下学宫和魏国朝廷一个相似的机构即是。 可是,在早期儒家传统中,鲁国的这种中心,在集中古代礼乐的教养及 经典知识的诠释方面,看来是最突出的。不仅如此,通过具有独立精神的大 师如孟子和荀卿,我们可以从儒家的发展中看到,它在寻求保卫其传统,反 对周围出现的志趣大异的思想时,还常常在思想上打头阵。因此, “儒家” 这一用语从一开始就表示它的两重作用:保存并传下古代传统;在变动不定 的世界秩序中检讨这些传统的意义。虽然这两重作用在实践中是同时完成 的,但第一种作用是保证儒家的连续性,第二种作用则在解决人类生活和世 界秩序等问题上把它和其他各家置于一条线上了。 孔子和他的学派保存并宣扬的这些古代传统是什么?它构成了一个新的 体系而自成一家,它的特殊贡献是什么?首先,它是指周代王室有文字记载 的传统:《诗经》中的宗庙之“颂”和《书经》中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的“誓”、 “诰”。在这些关于礼仪的记述中,我们发现了古代宗教概念中的上帝,他 主宰人的命运,特别是主宰那些受命治理天下的人的命运。这个至上的权威 也常常称为天,它位于所有其他受祭诸神之上。它拣选君主以教化人民和教 导他们遵循正确的人的关系。统治者的特有权力因受命于天 (天命)而得到 承认,他们凭借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