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音乐教育第一人――孔子的艺术修为.docVIP

倡导音乐教育第一人――孔子的艺术修为.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倡导音乐教育第一人――孔子的艺术修为.doc

倡导音乐教育第一人――孔子的艺术修为   摘要:儒家文化中包括道德观、高深哲理、以及政治策略等,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而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本文主要从音乐学习和音乐教育及音乐评论等音乐美学观点来介绍孔子;从孔子作为中国的音乐教育宗师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来颂扬孔子的艺术修为。进而使中华五千年的经典文化的得以传扬为本文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儒家文化;孔子;音乐;教育宗师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春秋时鲁国曲阜人。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他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重要影响。众所周知,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同时他还是位伟大的音乐教育宗师,本文将从以下几点来谈孔子的艺术修为。   一、孔子习乐   当今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提倡兴趣教育,岂不知早在春秋战国时,孔子就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用今天的观点来看,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从人的认识、兴趣、爱好等方面来阐明他对教育和学习的态度。《史记#8226;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学琴师襄子①,十日不进。师襄子日:“可以益矣”。孔子日:“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②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③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④,眼如望羊⑤,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⑥再拜日:“师盖云《文王操》也。”【1】这篇关于孔子学琴的故事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学习音乐的态度――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也。而现在的学生,大都求快求多,学习钢琴曲或歌曲时还不明白曲子所表达的思想,就要求学新的乐曲了。而在这种态度下演奏或演唱出来的音乐是感动不了人的,培养出的音乐人才也只能停留在“音乐匠”的层面。而孔子的学习态度则是那么的扎实,虚心、深入和精益求精。他学习一首曲子时,不仅要学会曲调、还要掌握好节奏,体会到这曲子的思想内容,最后直到他领悟到这首曲子所要表现的人物才可以。   孔子是位可爱的习乐者,《论语?述而》中记载:“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复之,而后和之。”【2】毫不吝惜的肯定和赞美别人的音乐修养,发自内心的向别人学习、与人同乐,这正是一个热爱艺术、有高层次艺术修养的人才能做到的。另有《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适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⑦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3】孔子的这种学习精神,博得了齐国人的称赞。笔者以为孔子的这种精神是我们今人所欠缺的,也正是我们应该推崇的。   二、孔子的音乐教育理念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音乐教育家,也是第一位音乐美学家” ――刘蓝。   孔子的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事业,同时他有很大的政治抱负,只不过他的政治思想在当时的乱世中得不到推广而已。用他自己的话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4】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可见在孔子的教学课程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他极其重视音乐教育。   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即:改变社会的不良风尚,没有比音乐更合适的了。他认为音乐具有教化人的作用,好的音乐可以使社会风俗习惯得到改善;礼坏乐崩,国家必然会衰败。为了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与歌词相配合的曲调就必须是温和居中的,只有这样的“中和之音”才合乎孔子的礼乐标准。也即他说的“广博易良,乐教也。”――要求乐声宽广而不急促,疏越而不繁杂。用这样的音乐来陶冶人的性情,便可达到宽和朴实,温柔敦厚――这俨然是孔子理想中的君子风度。若音乐教育得到普及,并推广到社会各阶层,具有“君子风度”的人日益众多,则可变社会的混乱为安宁。所以孔子所编的《诗三百》是其音乐课的教材,据《史记》记载:“《诗》三百零五篇,孔子皆歌之。”他就编订了这部歌曲集做教材来教学生。他自己的评价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即思想纯正,可见他对其教育评价及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是肯定的。   孔子曾教导他的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从这句话还可以看出孔子的乐教思想――与时俱进。学《诗》就与当时的社会特征有关,当时唱歌是外交活动中的交际工具,特别是正式的外交场合中都用歌唱发言。可见孔子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要紧密相关,他的目的是为了担负“授之以政”、 “使于四方”的重任。这也正说明孔子时刻心系国家,不忘自己的远大使命。   三、孔子的音乐评论与审美标准   我国历史上,季札是第一个用“美”来评论音乐的人。在《季札观乐》中季札所谓的“美哉,渊乎”、“美哉,泱泱乎”、“美哉,荡荡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