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郎世宁的《乾隆戎装大阅图》谈起.doc
从郎世宁的《乾隆戎装大阅图》谈起
【摘要】作为基督教传教士的郎世宁于1715年从欧洲来到中国,他的才华深受皇帝的喜爱,留在宫廷退行绘画创作及向中国画家传授西洋美术技法,成为唯一侍奉过三朝清帝的著名西洋画师。他在宫中创作了许多有关皇帝的重大事件为题材的纪实绘画,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价值。朗世宁用中西融合的画法所画的《乾隆戎装大阅图》,描绘了乾隆皇帝举行盛大阅礼的场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笔者试从这幅画略谈中西帝王肖像画的差异与融合。
【关键词】郎世宁 帝王肖像画 差异 融合
郎世宁(1688-1766年)意大利米兰人,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画家兼建筑家。意大利人,出生米兰。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来中国北京传教,旋任清朝宫廷画家,曾参与增修圆明园建筑工事。擅长肖像、花鸟、走兽,尤工画马。所作参酌中西画法,注意透视和明暗,刻画细致,注重写实,而心于形似。以画供奉朝廷,历经清朝盛期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皇帝。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绘画生涯中创作了众多的人物、动物和花鸟等图卷,真实地描绘出当时宫廷生活的各方面。他在潜心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以西方古典油画技法入图,中西融合是其绘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我们通常所说的西方是指欧美国家和民族, 所说的东方是指以我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和民族。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性是众所周知的, 它指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观、道德标准、心理状态、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不同, 从而构成许多复杂的社会现象, 从贵族肖像画可以折射出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性。本文中的贵族肖像画含义对中国而言仅指描画中国漫长封建社会中那些统治者及其上官达人们的肖像画。西方的指与中国相对的西方贵族肖像画。笔者以郎世宁《乾隆戎装大阅图》为例, 并透过其帝王肖像画表层, 从绘画的角度对二者来分析阐述, 以期在正确对待当今中西方文化交流上有所帮助。
一.中西贵族肖像画产生的根源及表现
肖像画隶属人物画。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路径分明的中西绘画,其人物画的绘画理念、审美判断、艺术观念、绘画情趣以及表现手段和绘画材料等都不尽相同。然而,中西贵族肖像画毕竟还属于一个绘画艺术的范畴,从绘画的本质上说,它们之间有很多相同的一面,而且是存在很多相同点的。古往今来,马曾经是交通、生产、战争的重要工具。在封建社会中,宫廷贵族以嬉马为乐,不仅帝王将相爱马,文人墨客咏马,绘画史上也记载有许多的画马名家和大量骑马的肖像画作品流传后世。西方社会中,马在那里也一度被当成高贵的动物,西方人对它无比崇尚。马被赋予了一种神性,也很大程度上被西方人视为他们征服世界的一个工具。他们喜欢将自己画在马上来炫耀。
中国绘画各科中,人物画出现最早。盖人物画与人自身的关系最为密切,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就为直接。[1]从考古发掘来看,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的彩陶、岩画中,已有人的图形,如西安半坡出土的陶盆上的人面形等等。之后各代之图画人物,已有史籍记载。其间不乏优秀画家和重要作品。关于绘画的教化功用,自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所谓之“恶以戒世,善以示后”,迨至唐代张彦远论述云:“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2]绘画的教化功用,贯穿于整个古代绘画史,而其主要载体就是人物画。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所画人物与马相结合。李公麟为继吴道子之后自立新意的人物画大家。他熟悉马性,曾“终日纵观至不暇与客语”(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雕塑上来说当数秦始皇兵马俑。另外有霍去病石刻中的《马踏匈奴》:一匹战马将一匈奴侵略者踏翻在地战马矫健沉稳,踏在马下仰面朝天的则手握弓箭犹作挣扎欲起之势,整体感极强,具有纪念碑般的意义。《昭陵六骏》充分发挥浅浮雕的表现力,出神入化的表现出六匹战马的动态神情,以及他们共有的那种坚毅、勇往直前的精神气势。
西方《马卡?奥里略骑马像》、《查理曼骑马像》、《克里奥骑马像》、《加塔梅拉塔骑马像》等相继出现,他们一并构成西方骑马像的发展主线。至19世纪时,这种艺术样式完全传播开来,如《亚历山大?佛法西骑马像》、《哥波特将军纪念碑》、《拿破仑一世骑马像》、都是这时期的代表作。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除了绘画技法等的差异外,中国绘画中的贵族肖像画中出现的马背上没有人,而西方贵族肖像画中人一般骑在马上。这主要表现在马在中西方古代社会的价值差异上。
二.解读具体差异的原因
1.绘画技法所形成的贵族肖像画的差异
首先,中国与西方有着散点与焦点、重笔与重色、工笔与涂抹、皴勾与层敷、水墨与光色等的不同。西方较多的是现实性和再现性,中国人多的是一种心灵的审美以及隐居闲适的人生观。
其次,在中西绘画造型手法及表现手法上,有提出“(东方)是以线为主,(西方)以块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