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废墟的召唤教学设计
废墟的召唤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并识记文中的生字、生词;熟读课文,理解文章主题思想。(重点)
2.品味课文含蓄隽永、贴切生动的语言;体会文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以及景物描写的作用。(重 点、难点)
3.感受作者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强烈呼声,增强爱国意识,关心国家大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学生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指出圆明园虽然现在常年沉睡着,但是,它却留给我们永远的伤口,圆明园代表着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女作家宗璞凭吊圆明园这片废墟的时候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和深沉的思考——《废墟的召唤》。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 生字注音
2 生词注解
莽莽苍苍:郊野苍茫广大的景色。
奇耻大辱:难以想象的极大的耻辱。
若无其事:就像没有那么一回事一样。形容遇事镇定,不动声色;也形容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怅然:形容闷闷不乐或失望的样子。
如泣如诉: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哀怨。
慷慨激昂:形容说话时满怀正气,情绪、语调激动昂扬。
嗫嚅:形容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瞬息万变:形容短时间内就发生许多变化。
迤逦:曲折连绵。
窸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声音。
3 作者名片
宗璞,现代女作家,1928年7月生于北京。主要作 品有《弦上的梦》《三生石》《宗璞小说散文选》《丁香结》等。宗璞出身于书香门第,深受中外文化的熏陶,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她的父亲是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她的文风素以典雅著称于文坛,作者自言:“我自己在写作时遵循两个字,一曰‘诚’,二曰‘雅’。”《废墟的召唤》是作者 写于1979年的散文力作,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真挚情感和语言美感。她凭吊这片废墟的时候有自己特有的感受和深沉的思考。1979年时值党的改革开放的号角如春雷般在神州大地回响,时代正呼唤着改革和振兴。
4 背景追溯
本文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年版)。有改动。本文写于1979年12月,当时,党的改革开放的口号如春雷般响彻神州大地。作者借对圆明园荒芜景象的描写,意在向全社会发出号召,号召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身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 建设浪潮之中。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1 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
【交流点拨】作品的开篇,作者用一种近乎凄怆的笔调,描绘了在冬日斜阳无力地笼罩下的圆明园废墟的概貌,描绘了干皱的田地中点缀着的断石残碑以及枯荷衰草。
2 作者是单纯地描绘废墟,还是有什么目的?
【交流点拨】作者渲染这一派荒芜衰败的景象,绝不仅仅是凭吊这一历史的遗迹,发思古之幽情,而是通过这荒芜景象的描写,抒发内心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作者渴望改变这一切,可以说,这种情感贯穿于整个作品之中。
3 题目是“废墟的召唤”,“废墟”召唤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召唤全社会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浪潮之中。
整理课文的写作思路:(可多媒体显示)
第一部分(第1~3段):对圆明园废墟进行整体描绘,突出其凝固、停滞的现状,透视出作者面对圆明园废墟所表现出的忧患和惆张,抒发了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
第二部分(第4~10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着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第三部分(第11~20段):作者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由前面自我情感的直接表达,转而呼唤全社会尤其是对青年人的呼唤。
第四部分(第20~21段):篇末点题,表明全文主旨。
(二)深层理解
1 作者是在什么季节来到圆明园凭吊的?面对废墟,作者是怎样的情感态度?
【交流点拨】冬日;心情沉重。
2 习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1)“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为什么说“历史”是“凝固的”?
【交流点拨】因为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而废墟永远象征了那段与它有关的历史。所以说历史凝固了。
(2)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吗?
【交流点拨】楚辞的代表人物是屈原,他的《离骚》写尽了文人墨客的忧国忧民情怀。我们至今还在吟诵他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截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
【交流点拨】个人虽然渺小,但依然在历史上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可以无愧于人“小得多的概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给予我们的就是无形而宝贵的精神价值。
3 文章前面说“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后文却说“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远瀛观一带,或只是这座断桥,也可以的”。这样行文前后是否矛盾?
【交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水力机械部分山东审定稿)20121116.doc
- CAAC无人机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2024修订版).docx
- 《通往夏天的隧道 再见的出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x VIP
- 近五年天津中考英语真题及答案2024.docx VIP
- 附件2:汽车专访.pdf VIP
- 二值的黑白图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全一册.docx VIP
-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策略.ppt
- 2024年10月自考00908网络营销与策划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pdf
-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北京卷).docx VIP
- 社区全职妈妈赋能项目方案设计.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