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归燕诗.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九龄-归燕诗

当前文档由后花园网文自动生成,更多内容请访问 HTTP://WWW.HHYWW.NET 张九龄-归燕诗 所属朝代:唐代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鉴赏 刘禹锡《吊张曲江序》说张被贬之后,“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 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这是知人之言。用这段话来评《归燕诗》同样是适 合的,《归燕诗》就是“托讽禽鸟”之作。 诗从海燕“微眇”写起,隐寓诗人自己出身微贱,是从民间来的,不像李 林甫那样出身华贵。“乘春亦暂来”句,表明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 官,如燕子春来秋去,是不会久留的。中间四句,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 ,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窠,来隐寓自己在朝廷为 相,日夜辛劳,惨淡经营。“绣户”、“华堂”和“玉堂”,都是隐喻朝廷。 末句是告诫李林甫: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你不必猜忌、中伤我,我要退隐了 。当时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他不得不退让 ,实则并非没有牢骚和感慨。 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 龄语)一般。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 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作者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模写自己 的形象的外物──燕子。句句诗不离燕子,但又不黏于燕子,达到不即不离的 艺术境界。 创作背景 阮阅《诗话总龟》卷十七引《明皇杂录》,说张九龄在相,有謇谔匪躬之 诚。明皇怠于政事,李林甫阴中伤之。方秋,明皇令高力士持白羽扇赐焉。九 龄作《归燕诗》贻林甫。从上面所记本事推知,这首诗应写于张九龄被罢相的 前夕。作者是唐玄宗开元(713-741)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由于李林 甫等毁谤,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张被罢相,《 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作者资料 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 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 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 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 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 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生平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为张说所奖掖和 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二年辅佐玄宗为宰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 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 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 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可以说,他是张说之后又一个既有权位又受人钦慕的文坛宗匠。有《曲江 集》。 张九龄的诗文创作在精神上和张说有一脉相承之处。他高度评价张说以王 霸之气充实诗文,在他的诗里,也不时可以读到“中览霸王说,上徼明主恩 ”(《酬王履震游园林见贻》),“弱岁读群史,抗迹追古人。被褐有怀玉 ,佩印从负薪”(《叙怀二首》之一)之类的句子。 但是,和张说的诗歌重在讴歌功业抱负不同,张九龄的诗歌更多地表现在 穷达进退中保持高洁操守的人格理想。在遭李林甫排挤罢相后,这种态度尤其 鲜明。他一方面希望切入社会政治,追求经国之大业和不朽之盛举,另一方面 又力图持超越态度,把“仕”和“隐”这一对矛盾和谐地统一起来,不愿为追 求功业而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