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 (5000字)
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 (5000字)
岫岩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
(2010年—2012年)
本村基本情况
岫岩村位于白山乡东南部,昭苏太河北岸,梨树县城东北4公里处,交通便利。
全村幅员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2388人, 6个自然屯,11个社,耕地691公顷
,主导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古代韩州“偏脸城”遗
址坐落在此,城墙东、北、西三面保存良好,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价值。
2009年全村年度经济总量49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现有工业企业机砖
厂一个,年产值在500万元左右,上缴税金20万元;农业以种植优质玉米为主,
粮食全村总产量约0.69万吨,农业总产值966万元;畜牧业发展较好,潜力较大
,畜牧业产值3500万。
根据省、市、县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具体要求,为加快推进我村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本村2010年到2012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
。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
神,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为重点,突出抓好水泥路、健身广场、农家
书屋建设及风景树、水腊球、鲜花的栽植工程,努力把全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
(二)基本原则
充分调动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的积极性以及各方面的力量,搞好岫岩村的
示范村建设工作,集中全力开展本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改善本村综合环境,提
高村民素质,充分发挥示范效应,把岫岩村建设成为集体、村民共同富裕,物质
、文化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把生活区、服务区、公共设施区、生活垃圾
区、花圃、草地、绿化带等等展现在村民面前,切实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总体目标
将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强化基础,完善功能,改变环境,把生活
区、服务区、公共设施区、生活垃圾区、花圃、草地、绿化带等展现在村民面前
,带动周边村屯共同发展,把岫岩村建设成为集体、村民共同富裕,物质、文化
生活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具体目标
1、生产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强化产业支撑,把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强化产业支撑
的主推模式,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一屯
一品。一是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开发“偏脸城”古城遗址旅游资源,强力打
造旅游业;二是结合5、6社养殖业比较集中的实际,改变群众分散饲养的原始状
态,实现人畜分离,建标准化牧业小区,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力争在三年时
间内建成一个年出栏万头以上育肥牛、育肥猪基地,开发深加工项目,打造“偏
脸城”品牌,使养殖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2、生活宽裕
通过高效农业、牧业小区、旅游业等项目,坚持发展一项,稳定一项,巩固一项
,使经济稳步上升,力争三年内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8000元—
12000元。
3、乡风文明
加快发展精神文明和农村社会事业,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缩小城乡
差距的重要标志。一是建成一个文化大院;二是一个农民健身广场;大力开展各
种文化娱乐活动;制定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
好家庭”标准》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
以“一帮双带“及”四新“为主题,开展各种活动。利用广播、宣传栏、人口学
校等宣传阵地,向村民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村民文明准则》
,着力提升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
4、村容整洁
大力开展环境绿化美化工作,本着“见空就栽树,露地就栽花”的原则,进行村
屯绿化、美化;污水排放、垃圾处理有固定场所;主要路段两旁的围墙进行粉刷
,实现路面平整、路沟硬化、林台绿化、围墙美化、街道亮化,达到街路整洁、
房屋有致、绿树成荫、花草鲜艳、草坪如茵、卫生达标、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
目标。
5、管理民主
充分调动农民的民主意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