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渔业上册.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嘉善渔业上册.pdf

1950—2008 上 册 2013 编印 嘉 善 渔 业 上册目录 概 述…………………………… 01-07 大事记…………………………… 08-27 第一章 渔业资源 第一节 渔业水域………………… 001 第三节 渔业自然环境…………… 032 第二节 鱼类及水生生物资源…… 012 第二章 淡水养殖 第一节 鱼苗种生产……………… 040 第五节 特种水产品……………… 062 第二节 池塘成鱼养殖…………… 045 第六节 鱼病防治………………… 071 第三节 外荡成鱼养殖…………… 049 第七节 养殖机械………………… 078 第四节 稻田养殖………………… 059 第八节 水产养殖场与养殖大户… 080 第三章 淡水捕捞 第一节 渔 具…………………… 082 第三节 捕捞业古村……………… 092 第二节 渔 法…………………… 090 第四节 捕捞产品与产量………… 093 第四章 渔业生产关系变革 第一节 个体经营………………… 096 第三节 渔业人口与劳动力……… 117 第二节 合作化与渔业经营体制变 革…………………………………… 096 概 述 一 距今7000 多年前,嘉善以东是海湾,称“古嘉善湾”,此时太湖东南平原区陆地 初步形成,嘉善居其间,嘉善的先民已在此处高地上以渔猎与种稻为生。新石器时代 崧泽文化时期(距今5800~5000 年),古“太湖湾”、“嘉善湾”为浅海、泻湖地域,至良 渚文化时期(距今5000~3600 年),“嘉善湾”已向沼泽发展,此时古太湖湾水除部分 向东南流外,大部分改向东流,形成今嘉善县河流多为自西向东注入上海市的吴淞、 黄浦而入江海。明待郎曹勳的“天目諸山之水奔流直下東入於泖邑當其委輸之衝”(摘 自羅星臺贍田記),明待郎姚宏謨的“三吳門戶通海臨泖”(摘自築城碑記),是对嘉善 地形地势的形像描述,可见嘉善是西山之水入海之要冲。入海的太湖流域之水带来大 量泥沙沉积,形成杭嘉湖冲积平原,经过分割冲刷,使嘉善荡漾棋布,河网纵横,留 下太河泾港、大寨河、圩水港、贺汇港、斜塘、芦墟塘等河流和汾湖、长白荡、夏墓 荡、祥符荡、蒋家漾、马斜湖、北许漾、沉香荡、白鱼荡、西浒荡、六百亩荡等湖泊, 还带来长江和太湖流域的各种鱼类、水生动植物等丰富的渔业资源。从丁栅镇星火村 董家浜和姚庄乡大往圩古遗址出土的“网坠”可以推断,5000 多年前的嘉善人已经开 始从事原始渔业生产。 嘉善位于北亚热带南缘的东亚季风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丰 沛、无霜期长,宜于鱼类繁殖,也为其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自然饵料。由于江河湖海相 通,且受潮汐顶托,水位定期涨落,便于鱼类洄游,使嘉善拥有长江和太湖流域的大 部分鱼类品种,为在此繁衍的嘉善先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在杭嘉湖一带出土的 文物说明,早在古代这里的人类已经形成了网鱼具、钓鱼具、箔筌鱼具和杂鱼具等四 大类捕捞渔具,也能制作捕鱼的船只。而且国家很早就重视保护渔业资源,在西周已 经设立了保护渔业资源管理川泽的职官,“掌国泽之政令,为之厉禁”。 江南水乡嘉善,河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风景优美,随着渔业生产力的发展, 鱼类摆脱单纯的食用价值,成为人类精神创造的对象和图腾。其丰富多彩的恣态、勇 于逆流而上的精神、强大的繁衍生存能力,巧妙的与大自然人文景观相结合,促使人 类开始赏鱼、写鱼、说鱼、画鱼、唱鱼,产生了大量的诗词、书画、民歌、民俗、雕 刻、成语、典故、民间故事等文化作品,极大丰富了鱼文化的内涵。元代嘉善著名文 人梅花道人吴镇的渔父图三首:一、“红叶村西夕照馀,黄芦滩畔月痕初。轻拨棹,且 归與,挂起鱼杆不钓鱼”。二、“点点青山照水光,飞飞寒雁背人忙。衝小浦,转横塘, 芦花两岸一朝霜”。三、“醉倚渔舟独钓鳌,等閒入海即乘潮。从浪摆,任风漂,束手 怀中放却桡”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