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杜甫_秋兴八首_的结构特点.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杜甫_秋兴八首_的结构特点.pdf

学教育2010.09 文学评论 试论杜甫《秋兴八首》的结构特点 于 莉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 《秋兴八首》是杜甫七律组诗中的佳作,在结构上相当完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忧念 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州的秋日萧瑟,诗人晚年贫病缠身,孤舟飘泊,关切国家安危的沉重心情 为基调。全诗在巨大的时空交错中,将夔州与长安联接起来,表达故国平居之思,又将昔日繁华胜境与今日 的萧瑟凋敝连接起来,形成强烈的对照,表达诗人抚今追昔的感慨。 [关键词] 秋兴八首;结构;特点;艺术成就 一、写作背景及其思想内容 盼望 “安史之乱”早日平息,国家与 衣结,频游任屐穿”(《春日江游》)、 ( 《秋兴八首》是作于大历元年 公 百姓能够重归安宁。可是,事与愿违, “牙齿半落左耳聋”(《复阴》)、“缓步 ) 元 766 年 的一组七言律诗,是年杜 “安史之乱”虽与763 年被平定,但国 仍须竹杖扶”(《寒雨朝行视园树》)、 甫 岁,旅居于夔府。“兴”读去声, 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回纥、吐蕃等 “穷愁但有骨”(《王阆州筵酬十一舅》) 55 犹 “感兴”,“遣兴”之意,题目取自 民族自是兵强马壮,不时侵略唐境,吐 等诗句,即是他在此期间处境穷困和 潘岳的 《秋兴赋序》:“于是秋也,遂 蕃还于 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而 心境凄惨的真实写照。他日夜想回归 763 以名篇”。杜甫出生在一个时代 “奉儒 唐朝内部在平定 “安史之乱”战争中 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写此《秋 守官”的家庭,自小所受的教育与熏 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构成 兴八首》时,他已五十五岁,已处在 陶,是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非常 了威胁。国运威迫,犹如四季之在暮 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 关注。他曾多次在诗中表示过 “至君 秋,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在寓居四 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 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穷年忧黎元, 川的近十年里,杜甫历经流离,备尝 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 叹息肠内热”之类的心迹。在流寓四 艰辛,身心憔悴不堪。“不被多年冷似 兴八首》这组诗。 川的年月里,它时刻关心着国家形势, 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懒从 《秋兴八首》皆以秋遣兴,八章相 挑战,汪巴也装成神父潜入城堡内,一 三、总结 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 计 “狸猫换太子”换出了主人塞得利 从此可见,小人物汪巴在 《艾凡 7 刘德军,《艾凡赫 :一部狂欢化 克。新历史主义奉行 “逸闻主义”以 赫》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司各 小说》,西南交通大学,2007 。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