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材料要点.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全教育材料要点

首钢京唐公司2012年度 职工消防安全教育材料 消防专业 编 二〇一二年一月 教 育 要 点 (一)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规 (二)消防基础首钢京唐公司消防基础 (1)可燃物:不论固体,液体和气体,凡能与空气中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一般都是可燃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煤气等。 (2)助燃物: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叫助燃物。一般指氧和氧化剂,主要是指空气中的氧。这种氧称为空气氧,在空气中约占21%。可燃物质没有氧参加化合是不会燃烧的。如燃烧1公斤石油就需要10-12立方米空气。燃烧1公斤木材就需要4-5立方米空气。当空气供应不足时,燃烧会逐渐减弱,直至熄灭。当空气的含氧量低于14-18%时,就不会发生燃烧。 (3)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都叫火源,如明火,摩擦,冲击,电火花等等。 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物质才能燃烧。例如生火炉,只有具备了木材(可燃物),空气(助燃物),火柴(火源)三个条件,才能使火炉点燃。 (六)引起火灾的十种常见火源 火源是火灾的发源地,也是引起燃烧和爆炸的直接原因。火源主要有以下八种: 一是明火。如炉灶火、火柴火、蜡烛火等。 二是高温物体。如点燃的烟头、发热的白炽灯、汽车排气管、暖气管等。 三是电热能。如各种电热器具发热,电弧、电火花、静电火花、雷击放电产生的热等。 四是化学热能。经过化学变化产生的热能。如燃烧生成的热,某些有机物发热自燃,化合物分解放出热等。 五是机械热能。由机械能转变为热能。如摩擦热、压缩热、撞击热等。 六是生物热。如微生物在新鲜稻草中发酵发热等。 七是光能。由光能转变为热能。如日光聚焦等。 八是核能。如分裂产生的热。 以上着火源最常见的是明火火焰、电火花、高温物体引起火灾发生的。 (二)灭火、救援要点 (一)防火的方法 1、控制可燃物,用难燃和不燃材料代替易燃材料;对易产生可燃气体的地方,可采取通风措施加以排除;对可燃气体和液体的设备,应尽可能防止可燃物的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2、隔绝助燃物,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应在密闭设备中进行;对有异常危险的,要充惰性气体进行保护;对某些特殊物质,应隔绝空气贮存,例如钠存于煤油中,磷存于水中等。 3、消除着火源,在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场所采用防爆电器,同时禁止一切火种等。 (二)灭火方法 冷却灭火法: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物上,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 隔离灭火法:将受到火势威胁的可燃物与火源隔离开,从而使燃烧停止。 窒息灭火法:断绝空气流入燃烧区或使用惰性气体、蒸汽稀释空气中的含氧量,从而使燃烧停止。 抑制灭火法:将灭火剂参与燃烧的连锁反应,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停止。属于化学灭火,如:1211、1202、1301等灭火剂。 无论哪种方法,其最根本的原理都是防止燃烧条件的形成和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 (三)初期火灾的扑救 我国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这就充分体现了灭火工作的重要性,在立足于“防”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做好充足的灭火准备。 根据火灾温度的时间曲线,固体火灾发展的整个过程划分为初起、发展、猛烈、下降、熄灭五个阶段,可燃气体、液体火灾的发展过程则不太明显。无论何种火灾对于自救来说,最佳的扑救阶段均是初起阶段。 火灾初起阶段一般是指燃烧在6分种内,燃烧面积不大,烟和气体对流的速度比较缓慢,火焰温度可能在400度以下,燃烧释放出的辐射热较弱,临场灼热感不强,火势蔓延的速度比较慢,一般仅限于起火部位空间范围内。 (四)怎样打火警电话? 发生火警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镇静,火警电话号码119要记清。⑴火警电话打通后,应讲清楚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门牌或乡村的详细地址。⑵要讲清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怎样。⑶要讲清是平房还是楼房,最好能讲清起火部位,燃烧物质和燃烧情况。⑷报警人要讲清自己姓名,工作单位和电话号码。⑸报警后要派专人到街道路口或村口等候消防车到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以便迅速,准确到达起火地点。 (五)应急疏散要点 第一,要了解建筑的耐火性能。当来到公众聚集场所时,首先从建筑外观明确其建筑构件和材料是否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如果主体建筑由可燃或易燃材料构成(砖木、木质结构等),其火灾危队性较大,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迅速,一般难以安全逃生。 第二,要熟悉环境。进入公众聚集场所后,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和两个以上安全出口及楼梯的方位,同时确认通道、出口和楼梯是否畅通无阻,当突发火灾时,以便迅速逃离火灾现场,尽可能不要乘坐电梯。 第三,要保持镇静。突遇火灾时,切不可惊慌失措,应快速判明危险地点和安全方向,决定逃生的最佳时机。 第四,要做好自身的防护。简单的方法可用毛巾、手绢或衣物捂住口鼻,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