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蜱虫防治知识.doc
蜱传的传染病一般局限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多数地方人迹罕至或者只有特定的人群进入。近年来,蜱传疾病出现在安徽、河南、山东和辽宁等地,由于临近人类的居住区域,人类感染的几率增加。2006年安徽发现我国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感染病例,2010年多地“蜱叮咬人致死事件”让我们惶恐,怎么身边就出现了致病的蜱虫,又出现的可能致命的“新型布尼亚病毒”。再加上网络上和部分媒体上防蜱知识和蜱传疾病的知识存在很多的错误和夸大,进一步加深了我们的恐惧。在此,我们力求用易懂的文字从专业角度阐述一下蜱传疾病,以便大家消除恐慌和正确预防。
蜱
自古有之,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俗称,如壁虱、草扒子、草别子、狗豆子等,不同地区种类有很大差别。它叮咬人的习性和蚊不同,蜱吸血产生的刺激小,不容易让人觉察,吸血需要在身体上附着一段时间,多数会超过36或48个小时。一般在有蜱地区,放牧的牛羊在耳后等部位都会有蜱的附着,甚至满满的一层蜱虫,令人作呕。但蜱多数时候聚集在小路两旁的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宿主,包括人。蜱没有吸血时较小,如小米粒大小,吸血后会胀大到黄豆粒大小。
蜱的危害
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另外就是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使人患病。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
在我国较为重视、有防控体系的、也是较为严重的是森林脑炎,临床特征是突然高热、意识障碍,头痛、颈强、上肢与颈部及肩胛肌瘫痪,后遗症如瘫痪多见。主要见于我国东北及西北原始森林地区,其他地区少见。在这些地区的林区入口设立醒目标识,林区作业人员和其他高危人群可接种疫苗来预防。
蜱传疾病的动态
蜱传疾病很多是古老的疾病,长期在我国存在,多数疾病局限在人迹罕至的地区,人类活动范围内较为少见。近年来新发现的疾病包括2006年我国在安徽发现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2010年在河南、山东、辽宁等地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死病例。屡屡发现的新病种警示我们,蜱传疾病可能随着我们退耕还林、改善环境的努力,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疫源地有扩大的趋势。通过这两次疫情,也提示我们必须重视蜱传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蜱叮咬的预防和处理
第一个应避免在蜱滋生的环境坐卧停留,蜱一般生活在野外树林、草地中,一般在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宿主。
第二个是做好个人防护,专业的防护要做到五紧,将袖口、领口和裤脚等处扎紧,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在林中穿行应带帽子,以免蜱叮咬头部;
第三个是户外活动后要检查衣服上是否有蜱,浅色衣服有利于发现蜱,还需要检查身体上是否有蜱附着,蜱叮咬人初期一般并不传播疾病,这一点有利于蜱传疾病的预防,检查的重点部位为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身体的检查可以1天1次,因为疾病多在蜱叮咬24小时后传播,不必时刻去检查。
第四个是发现有蜱附着后需正确处理,蜱在身体上附着很紧密,不易拔出。目前正确的处理方式只有一种,就是用尖头镊子,镊子尖尽量靠近皮肤,然后紧紧夹住蜱头部或靠近头部的地方,缓慢用力,避免将蜱拔断,拔下后可以观察蜱是否完整,如果身边有小瓶子,可以将蜱放入后冷冻保存,以备将来检验所需。如果没有,可以处死后丢弃。蜱叮咬后皮肤可以用肥皂和温水清洗。
最后,为了预防蜱叮咬,还可以在衣物上喷洒一些杀虫剂,我们建议,只有进入特定的自然疫源地,如森林脑炎疫源地才有必要用杀虫剂预防。一般的野外游玩只要做好前面几步就完全可以预防蜱传疾病了,本来是要亲近自然,有益身心的,用了杀虫剂既污染环境,又伤害身体,得不偿失。
误区
目前网络上,甚至一些专业人员的指导里面都存在去除蜱的误区。第一个是用酒精或其他刺激性药品去除蜱,这些药品均会刺激蜱吐出更多的唾液,导致感染几率增加。另外一个方法目前国内外均采用,就是用点燃的香烟或火柴慢慢靠近蜱,在热的刺激下,蜱自己蜷缩离体。部分专家不赞同这种做法,认为也会刺激蜱反吐并增加疾病感染几率。如果是资深的野外旅行者,一把尖头镊子应和其他户外装备一样成为必需品,女性化妆用品里也可能有类似的镊子,可以临时使用。如果只是偶尔在野外旅行被蜱叮咬。手边没有镊子或类似的东西,火烤先去除蜱可能也不失为一种应急的办法。
野外旅行后出现下列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野外旅行史,包括什么时间去了什么地方,进行了那些野外活动。
1、1个月内,特别是2周内出现持续发热,特别是持续3天或以上。
2、叮咬处出现红斑,红斑特征为逐渐扩大,几天内可以达到30厘米,有些面积可能小一点,一般中间颜色浅,四周颜色深。专业上成为游走性红斑,是莱姆病的特征表现。
3、剧烈头痛,出现嗜睡、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