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院长(系主任)联席会暨中国土地科学论坛综述.pdf
第 26卷 第 10期 中 国 土 地 科 学 Vo1.26No.10
2012年 10月 ChinaLandSciences 0et..2012
社会管理创新与土地资源管理方式转变
— — 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院长(系主任)联席会
暨中国土地科学论坛综述
龙开胜,陈 哲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2012年 l0月8日,以“社会管理创新与土地资源管理方式创新”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土地资源
管理院长(系主任)联席会暨中国土地科学论坛在南京召开。本届论坛由教育部公共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地资
源管理学科组、全国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院长(系主任)联席会和 《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共同主办,南京农业
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承办。来 自国土资源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
南京地理与湖泊所、中国土地规划勘测院、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南京市国土资源局等全国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
所及相关单位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论坛共收到论文 130余篇,其中38篇论文参加了会议交流。江苏
省国土资源厅夏鸣厅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林坚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冯淑怡教授应邀分别
做了 有《效集聚资源,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城《乡统筹中的集体建设用地制度
改革——以广东三旧改造为例》的主题报告。围绕 “土地资源配置与收益分配”、新“农村建设与土地管理制度创
新”、土“地利用冲突与治理”、“土地利用与农民权益保护”等专题,参会专家、学者从各 自专业角度和研究领域探
讨了当前社会管理创新以及转变土地资源管理方式面临的主要障碍,分析了社会管理创新以及转变土地资源管
理方式的主要途径,提出应构建土地资源管理中政府 、市场与公民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机制,有效化解土地社会
与经济矛盾纠纷,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融合,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1 土地资源配置与收益分配
土地资源配置与收益分配专题主要围绕城乡建设用地优化配置、耕地资源配置以及农地城市流转、集体建
设用地流转中的收益分配等问题展开,系统动力学、期权理论、协调发展理论、DEA模型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得到
应用 。
冯应斌基于城乡建设用地优化配置 目标及其途径,探讨了重庆市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及地票供给来源,通
过构建地票及挂钩指标供需平衡分析框架,估算了重庆市2011—2015年和2011—2020年农村居民点复垦现
实潜力范围值以及同期全市地票指标需求量。李效顺将传统研究焦点(耕地非农化)与当前热点(低碳经济)纳入
统一分析框架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重点仿真量化 1996— 2020年间耕地非农化带来的碳收支
盈亏量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耕地非农化过程中的碳收支平衡和低碳发展的建议。雍新琴认为耕地保护县
(市)财政补偿是耕地保护补偿的关键,并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属于耕地赤字和盈余的县 (市),提出应将耕地保
护补偿纳入到省与县(市)财政转移支付的决策中,耕地赤字的县(市)将补偿资金上缴省财政,由省财政将补偿
金下解到耕地盈余的县(市)财政。刘子铭则借鉴环境经济学方法,构建耕地面积变化综合分析框架,总结、比较
了中国和 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耕地面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和 日本的耕地损失
均呈现倒 “u”曲线形状 ,但与 日本相比,中国的土地利用更为粗放,其原因不在于中国经济规模扩张的速度,而
万方数据
92 f}1圈土地科学 2012年 10Jj 1019.
于不尽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较低的科技进步水平,同时提出应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建
、 完善相关耕地保护的政策体系,实现保护耕地红线 目标。於忠祥提出通过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丁
程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以稳步提高粮食产量,保障中围粮食安全。
在收益分配方面,诸培新以“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 目为依托,揭示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土地增值
收益分配关系及其分配机制,构建了农民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