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专论-电动机.doc.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机专论-电动机.doc

電動機(Electric motor),又稱為馬達或電動馬達,是一種將電能轉化成機械能,並可再使用機械能產生動能,用來驅動其他裝置的電氣設備。 電動機種類非常繁多,但可大致分為交流電動機及直流電動機以用於不同的場合。 交流馬達與直流馬達比較 直流電動機(DC Motor)的好處為在控速方面比較簡單,只須控制電壓大小已可控制共轉速,但此類電動機不宜在高溫、易燃等環境下操作,而且由於電動機中需要以碳刷作為電流變換器(Commutator)的部件(有刷馬達),所以需要定期清理炭刷磨擦所產生的污物。無碳刷之馬達稱為無刷馬達,相對於有刷,無刷馬達因為少了碳刷與軸的摩擦因此較省電也比較安靜。製作難度較高、價格也較高。 交流電動機(AC Motor)則可以在高溫、易燃等環境下操作,而且不用定期清理碳刷的污物,但在控速上比較困難,因為控制交流電動機轉速須要控制交流電的頻率(或使用感應馬達,用增加內部阻力的方式,在相同交流電的頻率下降低電動機轉速),控制其電壓只會影響電動機的扭力。一般民用馬達之電壓有 110V和220V等兩種,在工業應用還有380V或440V等型態。 原理 馬達的旋轉原理的依據為佛來明左手定則,當一導線置放於磁場內,若導線通上電流,則導線會切割磁場線使導線產生移動。 電流進入線圈產生磁場,利用電流的磁效應,使電磁鐵在固定的磁鐵內連續轉動的裝置,可以將電能轉換成力學能。 與永久磁鐵或由另一組線圈所產生的磁場互相作用產生動力 直流馬達的原理是定子不動,轉子依交互作用所產生作用力的方向運動。 交流馬達則是定子繞組線圈通上交流電,產生旋轉磁場,旋轉磁場吸引轉子一起作旋轉運動 基本構造 電動機的種類很多,以基本結構來說,其組成主要由定子(Stator)和轉子(Rotor)所構成。 定子在空間中靜止不動,轉子則可繞軸轉動,由軸承支撐。 定子與轉子之間會有一定空氣間隙(氣隙),以確保轉子能自由轉動。 機殼(場軛)需要用高導磁係數材料製成 , 要當作磁路用。 發展歷史 1835年,製作世界上第一台能驅動小電車的應用馬達為美國一位鐵匠達文波(Thomas Davenport)。 1870年代初期,世界上最早可商品化的馬達由比利時電機工程師Zenobe Theophile Gamme所發明。 1888年,美國著名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應用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原理,發明交流馬達,即為感應馬達。 1845年,英國物理學家惠斯頓(Wheatstone)申請線性馬達的專利,但原理於1960年代才被重視,而設計了實用性的線性馬達,目前已被廣泛在工業上應用。 1902年,瑞典工程師丹尼爾森利用特斯拉感應馬達的旋轉磁場觀念,發明了同步馬達。 1923年,蘇格蘭人James Weir French 發明三相可變磁阻型(Variable reluctance)步進馬達。 1962年,藉霍爾元件之助,實用之DC無刷馬達終於問世。 1980年代,實用之超音波馬達開始問世。 應用發展 以下皆以馬達稱呼 依使用電源分類: 名稱 特性 直流馬達 (DC motor) 使用永久磁鐵或電磁鐵、電刷、整流子等元件,電刷和整流子將外部所供應的直流電源,持續地供應給轉子的線圈,並適時地改變電流的方向,使轉子能依同一方向持續旋轉。 交流馬達 (AC motor) 將交流電通過馬達的定子線圈,設計讓周圍磁場在不同時間、不同的位置推動轉子,使其持續運轉 *脈衝馬達 電源經過數位IC晶片處理,變成脈衝電流以控制馬達,步進馬達就是脈衝馬達的一種。 依構造分類(直流與交流電源皆有): 名稱 特性 同步馬達 (synchronous motor) 特點是恆速不變與不需要調速,起動轉矩小,且當馬達達到運轉速度時,轉速穩定,效率高。 非同步馬達 (induction motor) 感應馬達 特點是構造簡單耐用,且可使用電阻或電容調整轉速與正反轉,典型應用是風扇、壓縮機、冷氣機 *可逆馬達 基本上與感應馬達構造與特性相同,特點馬達尾部內藏簡易的剎車機構(摩擦剎車),其目的為了藉由加入摩擦負載,以達到瞬間可逆的特性,並可減少感應馬達因作用力產生的過轉量。 步進馬達 (stepping motor) 特點是脈衝馬達的一種,以一定角度逐步轉動的馬達,因採用開迴路(Open Loop)控制方式處理,因此不需要位置檢出和速度檢出的回授裝置,就能達成精確的位置和速度控制,且穩定性佳。 伺服馬達 (servo motor) 特點是具有轉速控制精確穩定、加速和減速反應快、動作迅速(快速反轉、迅速加速)、小型質輕、輸出功率大(即功率密度高)、效率高等特點,廣泛應用於位置和速度控制上。 線性馬達 (linear motor) 具有長行程的驅動並能表現高精密定位能力。 其他 旋轉換流機(Rotary C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