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凭箜篌引课件精要
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是怎样刻画罗敷之美的? 李凭箜篌引 李贺 1.因声求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诵读、探究,深入赏析诗的内容和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 3.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作业: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琵琶行·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瑟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急切繁密 宛转流利 低沉阻涩 高亢激越 戛然而止 凝滞无声 比 喻 以声写声 以形写声 侧面烘托 听众的反应 环境的气氛 正面描写 旋律变化 时间: 高秋 地点: 中国(国都) 演奏者: 李凭 1.这场演奏会除了诗人外还有哪些“听众”?他们听了箜篌曲之后有什么反应?写他们反应目的是什么?这里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音乐?(可以选取你喜欢的一两个“听众”讨论) 2.请结合诗句,比较《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写法上的异同。 小组合作 天空流云为之停步聆听, 湘妃素女为之愁啼哀思, 至上紫皇为之扣动心弦, 补天女娲为之忘乎所以, 山中神妪为之折服求教, 老鱼瘦蛟为之翻跃起舞, 伐树吴刚为之通宵不眠, 月宫玉兔为之如醉如痴。 通过这些“听众”的反应 烘托了箜篌曲调的不同凡响 和李凭弹奏技艺的高超。 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即通过对周围人 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 对象。 侧面烘托 陌上桑(汉乐府)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手法: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简要分析: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罗敷的美貌, 效果: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描摹音乐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李凭 箜篌引 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 的艺术手法 主要是侧面烘托 主要是正面描写 段末也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 从而侧面烘托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但总体上说侧面烘托的成分较少。 现实主义 琵琶行 侧面烘托占绝大部分的篇幅。 通过浮云驻足、江娥啼哭、素女哀愁、紫皇感动等这些“听众”的各种反应烘托了箜篌曲调的不同凡响和李凭弹奏技艺的高超。 侧面烘托 浪漫主义 点染当时凄清的环境气氛,描写听者如梦初醒的意态, 静物动容: 玉碎凰叫 荷泣兰笑 空山凝云 石破天惊 动物共鸣: 老鱼跳波 瘦蛟起舞 露湿寒兔 感天动地: 国都冷光 倾倒皇上 江娥啼竹 素女愁容 吴质不眠 意象特点 哀伤、凄冷的意境 知人论世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 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 有人说,根据杨巨源诗歌的记载,李凭的乐曲应该以优美流畅为主,为什么在李贺的笔下传达出的音乐效果却是哀伤、凄冷的呢? 知人论世 年轻时很有诗名,但因父讳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而卒,年仅27岁。 知人论世 他只好骑着一头瘦驴,漫无目的地在山野间游荡,苦苦寻觅着那份只属于自己的独特诗情,并将呕心沥血得到的诗句投入背囊,孤独而苦涩。 链接高考 1.阅读下面一首绝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