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文尊重生命
PAGE
PAGE 7
尊重生命,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生机
临河区教师进修学校 窦春燕
【内容摘要】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基点,教学的责任就在于尊重生命的存在和差异,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潜能,激活生命的活力,促进生命的成长。
【关键词】尊重生命 生命教育 生命至上
我愿意为孩子们耕耘一片田地,为他们找到快乐的源泉,让他们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作者题记
学习型的社会和终身学习的两大趋势使我们认识到: 每一个生命从出生一直到死亡都在不断完善和成长,而且是全面的成长。学生幼小的心灵,稚嫩的身心更是充满了成长的气息,其中蕴藏着诸多的“不确定性”与发展的“可能性”,人的发展永远具有创造性和超越性,人永远处在生成之中。教育的责任就是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生命成长空间,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着不同的生命体验,人总是在不断否定自我中获得新生。教师要面对学生成长的差异,因势利导地开发学生生命的潜能,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生命更加成熟,新的创新不断生成、生长的过程。让年龄、知识、创新同步生成,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大放异彩。
教师的态度,语言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境及心理活动。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关于教师语言的影响力。它的观点说,教师语音影响学生的自我意识,教师语言影响学生自我归因,教师语言影响学生人际关系,教师语言影响学生创新,教师语言影响学生生活观。
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心理过程。归因的结论直接影响到行为发出者下一步的行为。当我们把发出某种行为的原因归因于行为发出者自身不能控制是维度上时,会激发行为发出者进一步行为的积极性;当我们把发出某种行为的原因归因于行为发出者自身不能控制的维度时,会抑制行为发出者进一步行为的积极性;当一些人把自己的困难和失败归于外部原因,就容易对社会产生敌意,对别人缺乏信任感。正确归因对一个人的心理具有重大影响。
我个人认为,这几条中,最重要的教师语言影响学生的心境。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伤心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都指心境,心境是一种带有渲染作用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它可使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感情色彩。学生在良好心境下学习,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思路开阔敏捷,解决问题迅速,对教学内容理解深刻,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反之,学生在低沉、郁闷的不良心境中学习,则思路闭塞,思维迟缓,对课堂信念接受迟钝,智力活动减弱,创造思维压抑,学习效率低。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情境,用一些富有智慧性的语言去鼓励学生,欣赏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
下面是我曾经经历的一个案例。
当我刚参加工作,第一次走进教室,看到讲台旁一个单独的座位,觉得好奇,后了解这是一个“个别生”的位置,通常情况下,等学生都进到教室,总会有一个比较好动或是淘气的孩子坐在这里,因为,他的好动会影响其他的同学,所以,班级里总会有这样一个“个别生”的座位,开始时觉得有些不自然,后来也就习以为常了。但不久后我读了一篇小文章后,却觉得,其实做为老师,我们可以做的更好。那个故事中讲“教室的最后排有一张剩下的单桌,同学们都不愿坐那里,班主任把这张桌定为“思过桌”,谁不守纪律或犯了错误就坐这个位子,以示惩罚。这样下去,班上的纪律仍然不好,仍然有同学犯错。于是,这位班主任改变了方法,把这张桌命名为“荣誉桌”,哪位同学学习成绩好,受到科任老师表扬,为班上争得了荣誉……就坐这里。老师们称这张桌为“荣誉桌”。一下子,全班同学都争着要坐在这张桌前,以能坐这里而感到光荣和自豪。从此,这班的纪律好了,学习也进步了。”同样的一张桌子却出现了不同的效果,这张桌子并没有丝毫变化,是这位班主任赋予了它鲜活的生命。
这就是教育,是充满生命气息的教育。我想学校本来就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只要我们的学校、教师一切从学生成长出发,运用先进手段、优化教育方法,去学习探索,师生就能共同达到理解生命意义、呵护生命尊严、实现生命价值、提升生命品质、拥有并享受美好人生的教育目的。
多年来素质教育的改革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教育如果成为制造劳动者的一台机器,通过教育的塑造,人被变成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掌握生产技术成为受教育的全部目的,这样,人愈是受教育,他就愈被技术和专业所束缚,愈失去作为一个完整人的精神属性。教育如果只教人掌握“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那么培养的学生有知识,有技术,有理性,但无爱心,无情感,无人性,患了“情感的冷漠症”,成了彻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