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民族文化游教程.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印江民族文化游教程

PAGE  PAGE 19 印江民族文化游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印江观光旅游,印江是一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43万,土地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有土家族、苗族、汉族、布依族、仡佬族等10余个民族,土家族、苗族是主体民族。其中土家族占54.4%,苗族占16.67%。土家族自称“毕滋卡”,其“土家赶年”、“六月六”、“土家女儿会”等民族节庆活动文化底蕴深厚,土家红棺葬、祭风神等民俗活动更是独具特色。所以我们今天旅游的主题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午我将带领大家游览印江文昌阁、峨岭严氏宗祠、严寅亮先生的故居等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间要向你们重点介绍印江的书法艺术历史,下午我们将去参观民族陈列馆。 [印江文昌阁]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参观的是印江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印江文昌阁,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于明嘉靖十年(1530年),为五层楼阁,初名“澄清楼”,嘉靖三十九年(1559)改建为九层楼阁,名“梓潼阁”,之后多次被毁,多次重建。道光十六年(1836年)陕西人郑士范任印江知县,应乡人之请,重修该阁,道光十九年(1839年)竣工。高37.8米,建筑面积64平方米,坐西向东,属砖、木、石结构,是我国南北建筑有机结合的典范。东北面原建有木质龙门供进出,有五级台阶,寓意是祈求五子登科。大家抬头看见的门额石匾是阴刻的“江城砥柱”四字,门联是:“鸿路高搴从此升云齐拾级,龙门峻极须知平地有层梯”。室内有木柱,鼓形石柱,内外相连。一层楼板中为藻井,正四边形,八个龙头挑向阁心,楼面护以万字格木栏,二层建迴廊,有檐柱八根,铺以石板,三层正面竖行书阴刻“文昌阁”。各层联、额,是清代著名书法家魏祖镛撰书。各层皆有楼梯及护栏,登其顶可观全城貌。顶层构架复杂,呈放射状,雷公柱与尖顶相连,主梁饰八卦图案及建筑年代和首事人等,次梁彩绘卷枝叶纹及梓匠等。1985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文物,现在是禁止游客进入参观的,所以我们只能流连其外,与之合影留恋。 [依仁书院] 依仁书院是印江最早的书院与文昌阁相距20米,他与文昌阁为同一组文物。该书院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现存构件均为原始构件,系砖、木、石结构古建筑,中轴线上有正厅、厢房、天井,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57平方米,建筑面积267平方米,为“四合院”式建筑。正厅悬挂全国著名书法家五峙苍书写的“依仁书院”四个大字及抱柱联,联曰:“博古通今莘莘学子有攸归,依仁游艺滚滚风涛成志趣”,侧联:“蓬山赐玉玺褒扬书法钦命题额耀千秋,学海点迷津广育英才伫看登龙颦十倍”。正厅的建筑结构为抬梁穿斗硬山混合式小青瓦顶木结构,其大梁题记原书写有建筑年代,太极八卦图案及各种彩绘图案,但已脱落。现在看到的是仅于次梁上书写的“皇图巩固、帝道遐昌”、“阁邑绅耆士庶仝建”及木、石匠人等,以及彩绘圆形方孔币、太阳图案和面壁浮雕“喜鹊闹梅”等图案,月梁彩绘“金玉满堂”、“桃李满园”、“平升三级”、“教学登科”、“喜报连科”、“尚书仁杏”六幅图案。2002年4月,印江民族中学将依仁书院进行全面维修,设为校史展厅。作为印江文化的发祥传播地,每一个在此学习过的学子都会对他们有着深刻的记忆和眷恋。 [严氏宗祠] 大家现在参观的是峨岭严氏宗祠,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后堂建于清道光廿十五年(1845年),坐南向北,依山就势,为二进高封火墙围护“四合院”式古建筑。现存构件均为原始构件,由北向南依次原有牌坊式大门、照壁、八角亭、三星台、厢房、正堂、后堂,与围墙外的钟鼓楼、操场、观音堂形成一组三进“四合院”建筑群。严氏宗祠的建筑结构为抬梁、穿斗混合式单檐硬山式小青瓦屋面。正堂与东西两厢平面呈“凹”字状,梁架上均装有各种纹饰构件。1999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9月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委托铜仁地区文管办进行了现状勘察,并作出相应的修缮设计方案,2003-2004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恢复。 各位朋友,印江这方热土,自古文风昌盛,尤其是书法,源远流长。沿着时间幽深的隧洞,上溯到印江历史的源头,我们会看到,这里的各族人民,为了谋求发展,那时,他们就把眼光瞄准了教育。尽管这是一块偏僻蛮荒之地,但明清两代,这里也中进士、举人近百人。 这是一群令世人瞩目的儒学精英,他们人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且大多书法技艺精湛,其名扬海内者比比皆是。严寅亮便是这群精英中光耀银汉的巨星:北京的“颐和园”,成都的“杜甫草堂”,广州的“中山公园”,黄果树的“观瀑亭”,等等,这些名匾宝额皆出自严氏之手。 接下来我们将参观的是清末明初全国著名书法家严寅亮先生的故居。 [严寅亮先生的故居] 严寅亮,字弼丞,号剩庵、碧岑,别号阳坡山人。生于清咸丰四年,自幼酷爱书法,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