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脊髓灰质炎预防控制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控制;内容提要;全球消灭脊灰进展1;全球消灭脊灰进展2;;我国维持无脊灰工作进展1;我国维持无脊灰工作进展2;1.加强常规免疫工作,
消除免疫空白;
2.加强监测,尽早发
现高变异株及VDPV。;我国维持无脊灰工作进展4;我国维持无脊灰工作进展5;随时存在脊灰野病毒输入的危险
AFP监测系统仍存在薄弱环节
OPV接种率在部分地区较低
VDPV的威胁
VAPP的影响及OPV的免疫策略
脊灰病毒封存工作难度很大;人类消灭天花仅仅用了10年的时间。但是全球消灭脊灰的战役已经进入第20个年头,与最初目标期限2000年相比,八年已经过去了,热情随时间递减。
高比例的亚临床病例
高隐性感染率,难以甄别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
VAPP、VDPV、脊灰病毒与其它病毒重组
全球人口和政治局势的变化
62亿人口,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各国的政治独立性增加,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政治冲突和军事动乱等;1.随时存在脊灰野病毒输入的危险
全球
2000年以来海地、菲律宾等国发生了具有神经毒力的脊灰疫苗衍生株的流行;
1995年以来,印尼无本土病例,2003年停止强化,2005年发现首例病例,分离到I型脊灰野病毒,为境外输入;
也门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于2005年发现首例由境外输入病例,并分离到I型脊灰野病毒,共报告478例;
2005年,也门、印尼、埃塞俄比亚、苏丹、安哥拉、马里、索马里、喀麦隆、厄立特里亚、尼泊尔等10个国家均先后发现由境外输入病例。;消灭脊灰一再推迟的主要原因:
1)在印度北部地区,因人口稠密,脊髓灰质炎口服活疫苗(OPV)未能有效地阻断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在当地人群中的循环;
2)在尼日利亚北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边远地区,因政治冲突和军事动乱OPV接种工作无法开展。
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在已经宣布消灭脊灰的十多个国家,脊髓灰质炎卷土重来。 ;
目前人们仍然不是很清楚为什么在印度北部 OPV免疫效果是如此之差。每剂疫苗的血清抗体阳转率只有10%,这意味着要连续接种15次以上才能使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所需标准。 ;
中国
与仍有脊灰野病毒流行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缅甸等国接壤;
1995-1996年云南发???4例由缅甸输入的脊灰野病毒病例;
1999年,青海省发现由印度输入病例。;周边国家2006、2007年的脊灰流行情况;我国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的分布;2007年各省AFP病例报告发病率 ;2005-2007年14天双份合格标本采集情况;全国脊灰实验室网络脊灰病毒分离率比较;全国脊灰实验室网络NPEV分离率比较;3.OPV接种率低对维持无脊灰造成重大威胁
在免疫空白区,一旦病毒侵入,易引起流行
2003年,尼日利亚等地发生联合抵制使用疫苗事件后造成了脊灰流行,波及到周边已实现无脊灰的国家,重新建立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链,导致脊灰疫情持续发生 ;VDPV多发生在脊灰疫苗接种率低的地区
2000~2001年,多米尼加和海底发生I型VDPV病例的地区,OPV接种率仅为20%~30%
我国首次发现VDPV循环的村,59名被调查儿童中,只有1名儿童有全程接种史,38名儿童从未服过脊灰疫苗
1997~1999年在发现的有明确服苗记录VDPV病例中,0剂次占37.3%,未全程免疫者占33.3%。;我国不同地区低OPV接种率的分布;4.VDPV的威胁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accine Derived Polio Virus, VDPV) ; VDPV的性质
致病性较强,有较高的致麻痹性
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常在免疫接种率低地区引起流行
一般在公认的关键位点发生突变 (G480A)
在抗原测试中表现出“非疫苗株相似性”
可以在 39.5℃下繁殖
疫苗衍生病毒在生物学性状上很难与脊灰野病毒区分;已知VDPV的来源
VDPV-单个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可来源于免疫力正常的AFP病例、接触者、健康人群或环境标本。
cVDPV-从2例以上AFP病例中分离到的序列相关的VDPV。
引起循环的VDPVs;
通常发现于OPV免疫覆盖率比较低的地区;
现有资料表明,其经常与C组肠道病毒发生重组。
iVDPV-免疫缺陷者长期向外环境中排出,来源于同一免疫缺陷病人,由于疫苗株病毒在其体内长期复制和排毒而产生的VDPV。
分离于患有免疫缺损的慢性排毒者;
II型iVDPV数量居多;
与OPV免疫覆盖率无关。 ;;我国已发现的VDPV病例
2001年 四川1例( Ⅲ型),9个碱基变异
2002年 四川1例( Ⅲ型),10个碱基变异
安徽1例(Ⅰ型),9个碱基变异
2004年 贵州2例(cVDPVs,Ⅰ型),9、11个碱基变异
2005年 安徽1例(Ⅱ、Ⅲ型),10-32个碱基变异
2006年 广西1例(Ⅰ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