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习得性无助”学业失败的元凶.doc

孙云晓:“习得性无助”学业失败的元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孙云晓:“习得性无助”学业失败的元凶

孙云晓:“习得性无助”?学业失败的元凶 (2014-04-17 18:06:06) 这种对事件无能为力的心理倾向,会让人自设樊篱、放弃努力   “习得性无助” 学业失败的元凶?  ■孩子最需要培养的品质是自信心、兴趣和习惯,没有浓厚的兴趣,就没有成长的动力;没有良好的习惯,就没有成长的保障;而兴趣与习惯都离不开自信心这个基础。   ■父母和教师积极的解释风格可能导致孩子乐观,消极的解释风格可能导致孩子悲观。   ■父母帮助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自己先获得拒绝悲观的技能,引导孩子走出“习得性无助”的误区,给予孩子积极的解释,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孩子是否有自信心,是教育成败的根本标志。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时代是最容易自卑的时代,因为孩子是那么弱小,对自己充满了怀疑,对大人充满了敬畏。比如小学里绝大多数暂时落后的学生都是男生,他们却往往不知道这与自己比女生发育晚有关,可悲地认定自己永远没有希望了。更可悲的是,许多父母和教师也如此认为。  无助还是乐观,都是父母教出来的 美国宾州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的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的教育方向和方法,他的《教出乐观的孩子》是儿童心理与教育领域罕见的开创性佳作,值得成为父母与教师的必读书。 1964年,塞利格曼开始在美国宾州大学攻读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在动物实验室里,研究生们试图从狗的实验中找出恐惧是如何促进适应性行为的。他们先让狗学会巴甫洛夫的各种反射,随后将狗放进一个实验箱中,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电击,而如果狗跑到箱子的另一边,他们就关掉电击。 让研究生们十分发愁的是,这些狗并不通过跑到箱子的另一边来逃避电击,它们只是消极地坐在通电的地板上,动也不动,等待蜂音器响起,在难以忍受的电击中哀嚎或惊叫。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呻吟和颤抖,即使把笼门打开,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这个实验最终只好停止,因为没有出现实验者预期的逃避电击的行为。 面对这个似乎失败的实验,塞利格曼发现,反复对动物施以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会造成无助和绝望情绪。接下来的5年中,他与同事们继续研究无助感形成的原因、治疗和预防。他们发现,狗的症状并非由于电击引起,而是对事件无能为力所致,就像人类面对许多无法控制的事件时,也经常试都不试就放弃了。这就是引起国际心理学界关注的“习得性无助”现象。 近半个世纪以来,塞利格曼始终专心致志地研究积极心理学,探索“心理免疫”的奥秘,引导人们从“习得性无助”转向“习得性乐观”,追求真实的持续的幸福。 在一年多前中国积极心理学协会(筹)揭牌仪式上,我见到了塞利格曼,这位年逾七旬的美国学者个子不高,目光敏锐。会议结束合影时,塞利格曼过来和我握手,说我致辞时列举说明中国孩子在应试教育压力下特别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心理倾向的研究数据和案例,以及中国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与积极心理学的关系,“令我印象深刻”。 我40余年从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的过程中,深度接触或调查过许多学业失败乃至人生遭遇重大挫折的青少年,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失败的源头都与“习得性无助”密切相关。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可能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而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比如孩子会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 别把孩子带进“习得性无助”的误区 在塞利格曼看来,能否形成乐观的积极思想的关键是解释风格。解释风格从儿时开始发展,如果未经干预,就会持续一辈子。有三个重要方面是孩子用来解释为何好的或坏的事会发生在他的身上,那就是永久性、普遍性与人格化。人们的每一项解释,不是永久性的就是暂时性的,不是普遍性的就是特殊性的,不是人格化或个人的就是非个人的。 这些概念的差别在于:永久性,即事情的起因会继续下去,暂时性,即起因是可以改变的或是过渡性的;普遍性,即起因会影响许多情况,特殊性,即起因只会影响特定情况;个人的,即起因就是我,非个人的,即起因是其他人或是其他情况。 让我们看一个消极解释的常见案例: 比如,当孩子某次数学考试成绩很糟糕,回家后沮丧地说:“我永远学不好数学了!”“我每一次考数学都不可能考好!”“我是我们班最笨的人!” 作为父母会怎么评说(解释)呢?有的父母可能会安慰孩子:“老爸老妈数学细胞少,看来你也不是学数学的料。”有些父母可能会抱怨道:“真是笨到家了啊!你是马尾拴豆腐提不起呀!” 显然,父母这样的解释风格会让孩子更加自卑甚至更加绝望,也就更难以继续努力。这样的解释就是消极性解释。 塞利格曼认为,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