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上海为什么怀念邬达克(6页完整打印版).pdf

上海为什么怀念邬达克(6页完整打印版).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为什么怀念邬达克(6页完整打印版)

上海为什么怀念邬达克 文:柯文浩 在上海的 29 年间,邬达克设计建成项目 53 个,其中 25 个先后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没有他,上海的城市发 展史可能要重写。 邬达克(1893-1958),关于他的国籍,至今仍有争议,斯洛伐克裔、匈牙利籍是比较权威的说法。 奥匈帝国士兵拉斯洛·邬达克(LÁSZLÓ HUDEC)在“一战”中成为沙俄战俘。 1918 年 5 月的一天,他被送上丹麦红十字会的战俘专列回国,途中因 “一战”停战协议发生波折,苏俄政府临时变卦 而使其西行归国无望。混乱中,他毅然跳下列车,打算沿铁路线向东逃亡。回过头才发现,几千人的战俘专列,只有他 一个人跳了下来。 那一刻,他肯定没想到多年后自己会成为上海建筑界的传奇。 95 年后,国内外的建筑专家与学者,在成就他的这座城市,用两本书发起了对他的纪念。 2013 年的早春(1 月 8 日,邬达克诞辰 120 周年)和晚秋(10 月 26 日,邬达克逝世 55 周年),《上海邬达克建 筑地图》和 《邬达克》相继问世。作为两本书的主要贡献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华霞虹对这两个特殊 的日子颇有感触: “这对邬达克,对其研究者,对邬粉,对上海,都算得上一种圆满了。” 在上海的 29 年 (1918-1947)间,邬达克设计建成项目 53 个,其中 25 个先后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没有他, 上海的城市发展史可能要被重写。”同济大学出版社社长支文军感慨。 大光明电影院。 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百乐门歌舞厅、基督教沐恩堂等众多经典建筑均出自邬达克之手,上海城市建筑的摩登风格, 由此得以开创。 传奇的另一个组成要素,与他的国籍有关。时至今日,有关邬达克国籍的争议,仍时有耳闻。为了争夺这个给 “东方巴 黎”设计过 100 多幢优秀建筑的设计师,2010 年,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曾在世博园内外展开一场无声而又激烈的 “邬达 克争夺战”。 “斯裔匈籍”是目前关于其国籍较为权威的说法。在年初举办的 “邬达克与城市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市人民 对外友好协会常务理事谈会明称邬达克是 “斯裔匈籍旅沪建筑师”,引来听众会心一笑。 “他是哪个国家的不重要,其 实他就是上海人。”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说,“他逃亡到上海前,以及离开上海后,基本没有作品问世,他把一生中最 出色的作品都贡献给了上海。” 10 月 26 日,《邬达克》作者之一卢卡·彭切里尼(Luca Poncellini)低调现身上海图书馆二楼的古籍研究中心。他 是一位意大利建筑设计师,瘦高而腼腆,目前执教于米兰理工大学建筑系。这部传记中的大部分内容,均来自其博士论 文的研究成果。 为了研究邬达克的生平与作品,卢卡历时 5 年,横跨美、欧、亚三大洲近 20 座城市,实地探寻邬达克的足迹。“我的 整个研究之旅就像一次寻宝探险,很多线索都是环环相扣的,你得一站一站地去寻找邬达克的踪迹和宝贝,直到最后才 能拼出一幅完整的关于邬达克的全景图。” 作为目前国内最主要的邬达克建筑研究者,华霞虹承担了本书的大部分翻译工作。她和卢卡相识于 10 年前的上海,如 今,两人因共同的研究对象再度相逢于上海。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与《邬达克》宛若两声 长鸣,一前一后,组成纪念邬达克旅沪生涯的独特回响。 “怀念邬达克,就是认识上海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华霞虹说。 国际饭店。 B= 《外滩画报》 L=卢卡 ·彭切里尼(Luca Poncellini) H=华霞虹 B:你们最早分别是如何开始接近邬达克的? L:那是 10 年前,当时我只是一个建筑学博士生,对上海的建筑非常着迷,想做一些关于上海建筑的研究。说实话,我 原本的研究主题不是邬达克,而是公和洋行—大家知道,外滩的大部分建筑都是由公和洋行建造的,包括外滩 12 号。 当时知道邬达克的人非常非常少。 10 年前我刚来上海时,手头掌握的材料非常少。当然,之前我在美国宾州做了一些关于上海建筑的研究。当时只知道我 要到上海找一位非常有名望的教授,就是同济大学的郑时龄院士。也是想着碰碰运气,我在地图上找到了同济大学的地 址,那时正值 8 月中旬,同济大学建筑学院正好在修房子,没什么人。人们很好奇地看着我这个年轻的外国男人,我当 时也不会说中文,就不停地用英文跟他们讲郑时龄教授的名字,学校的工作人员居然听懂了,就跟我说你等一等,我帮 你打一个电话。没想到电话那头那个人用意大利语跟我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