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ATM基因和乳腺癌.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TM基因和乳腺癌

ATM基因和乳腺癌;乳腺癌(breast cancer,BC) 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癌症死亡率中位居第二,仅次于肺癌。近年,世界各地的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 发病原因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一是生理生育原因,主要是与雌激素的代谢有关。二是生活方式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吸烟 等可增加患病风险。三是遗传因素, 一些相关的基因异常可使乳腺癌的 患病风险增加。 ;但大多数乳腺癌的遗传标记难以找到,已知的家族性乳腺癌基因,如BRCA1和BRCA2,他们的突变在遗传性乳腺癌中大约占80%~90%,但在散发的乳腺癌的患者中并不常见。可是散发乳腺癌患者中BRCA1的表达降低,说明存在另外一些控制或钝化BRAC1表达的机制,如启动甲基化或蛋白质泛素化。 乳腺癌病例除与高外显率的突变基因(如BRAC1、BRAC2、TP53)有关外还与??他一些特殊的基因位点有密切的关联,如ATM、PTEN、p53以及其他一些低频的基因(如AR基因、HNPCC基因、雌二醇受体基因)。大约又5%~10%的BC患者涉及到至少一种上述遗传易感基因的改变。;什么是ATM基因? ATM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人类基因之一,仅小于营养障碍基因。1988年,Gatti等运用遗传学连锁分析,将共济失调毛心血管扩张症(AT)的治病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1q22-q23;1995年,以色列遗传学家Shiloh确定AT疾病为单基因遗传疾病,并将此致病基因命名为ATM,且克隆了该基因的部分序列,也就说AT疾病的基本病因为ATM基因所致。该基因全长150kb,有66个外显子,在许多组织表达中都表达一个13kb的转录本。整个基因编码一个350kDa的蛋白质,包含3056个氨基酸。ATM基因为核内表达。;ATM基因的主要功能区: ATM基因的主要功能区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它位于ATM蛋白C末端,此功能区主要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DNA损伤识别和修复。 目前国内外针对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的致病基因研究不断增多,自从Swift等学者第一次报道了ATM杂合子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后,作为乳腺癌危险因子ATM基因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概述 相关机制 ATM在乳腺组织的位点和表达 ATM突变类型和乳腺癌发病率的关系 ATM杂合子与乳腺癌发病率的关系 结论;概述: ATM基因也被公认为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其突变后,抑癌功能随之丧失。很早以前,在该基因被克隆时,Swfit等就提出AT患者的家属患乳腺癌风险增加,并且ATM基因携带者即ATM杂合子其癌变率比正常人增高。在一些上皮样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和宫颈癌中,ATM基因携带者所在的11q23.1区域的杂合性丢失率极高,这表明作为抑癌基因,ATM杂合性改变在癌症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表明,ATM杂合子携带者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相关机制 DNA损伤应答是真核用来确保亲代和子代之间信息的精确遗传的关键。 如果DNA修复机制缺陷,修复后仍有损伤的DNA残留,就有可能导致机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染色体不稳定等异常变化,最终导致细胞转化;如果损伤的DNA与DNA的复制或染色体的分离有关的话,那么它将引起细胞的死亡;如果DNA损伤应答缺陷,会使机体的癌症易感性增强。 ATM基因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参与DNA损伤修复。ATM基因突变后引起的肿瘤易感性增加可能是由于细胞周期的检测点和DNA修复2个过程均有缺陷的联合作用所致。 见图片;正常的DNA损伤应答 细胞周期循环阻滞 修复DNA;ATM在乳腺组织的位点和表达 乳腺结构中有两种不同的上皮细胞,其中一种为分泌导管上皮细胞,它被一种具有收缩性的肌上皮细胞所包围。 乳腺硬化性腺病为一种乳腺良性损害,这种乳腺增生性疾病表现为广泛纤维化,乳腺增生,及上皮细胞增生。 正常的:ATM在乳腺导管上皮细胞表达,而肌上皮细胞不表达。 不正常:ATM蛋白在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中均表达。 ;Hall,Kairouz,Angele等人研究发现ATM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其可能解释是ATM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 两个研究组对105个BC患者做了分析,并没有发现ATM启动高甲基化,这说明在许多肿瘤中的基因后生沉默并不是ATM蛋白表达下调的主要分子机制。 Vo等的研究表明在BC中存在ATM表达的后生沉默,ATM功能下降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有关。;一般人群中有1%是ATM杂合子,且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一个截断突变的等位基因与一个正常的等位基因组成,另一种是一个错位突变的等位基因和正常的等位基因组成,他们有着不同的癌症患病风险,但后一组易感性更加高。 Cavaciuti,Thompson等的研究说明BC发病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