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诗说秦汉史_独尊儒术_龚延明.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_诗说秦汉史_独尊儒术_龚延明.pdf

光明日报/2013 年/3 月/25 日/第 015 版 国学 《诗说秦汉史》:独尊儒术 龚延明 编者按 去年9 月 3 日,本刊曾经选登龚延明先生八卷本《诗说中国史》之《诗说先秦史》卷中的一 首《百家争鸣》,引发了很多读者的阅读热情。近日,龚先生正潜心于《诗说秦汉史》的创作。其 中一节《独尊儒术》刚刚新鲜出炉。我们不妨先睹为快。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 134 年),汉武帝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公孙弘皆中 第。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对策,于汉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一文化思想的政策,开辟 了此后二千余年尊孔、尊儒的漫长历史。 刘彻十六岁,登基坐皇位。年少风华茂,高瞻富??才。 承无为之治,国富有余财。然相权逞强,军事弱于外。 叱咤掀风雷,思欲大有为。建元初上台,即欲用儒才。 下诏举贤良,丞相奏上来:“韩非与苏秦,商鞅申不害, 其言乱国政,举士不可采。”武帝善其言,用儒门敞开。[1] 太后崇黄老,守旧循无为。菲薄《五经》书,与武帝相背。 副丞相赵绾,郎中令王臧,儒者复周礼,欲建立明堂。 惧太后干政,将此议推翻。于是同上奏,请太后撤帘。 意在张儒学,黄老且靠边。窦太后大怒,百官吓破胆。 武帝没奈何,二人入牢监。狱中赐自裁,连及丞相免。 为推行儒学,所付代价昂。汉代尊儒学,先行者绾、臧。[2] [1]《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 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 政,请皆罢。’奏可。” [2]《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秋七月??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 鲁申公。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丞相婴、 太尉蚡免。”应劭注曰:“礼,妇人不预政事,时帝已自躬省万机。王臧儒者,欲立明堂辟雍。太 后素好黄老术,非薄《五经》。因欲绝奏事太后,太后怒,故杀。”《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 列传》:“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 问,未有进者。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之士。” 建元五年春,武帝已亲政。太后垂垂老,阻力已减轻。 “置五经博士”,尊儒未停顿。[3]建元六年夏,太皇太后崩。 次年改元光,儒学大发光。五月举贤良,志在“配三王”。[4] 大儒董仲舒,“三策”动皇上。董仲舒,广川人。 从小治《春秋》,师从胡毋生。齐鲁之大儒,《春秋》覃研精。 “三年不窥园”,学习极专心。进退之举止,非礼而不行。 后来竟居上,其学超先生。景帝时博士,景帝重刑名。 儒者不得用,仲舒久埋名。设帐讲《春秋》,燕赵名声振。 一传至三传,学士皆师尊。士子遇时奋,机会终来临。 汉武展雄心,欲比古圣人。治国用儒术,兴礼彰《六经》。 第 1 页 共 3 页 天子亲制策,为国选精英。首策求天命,“问天人之应”。[5] 仲舒上对策,阐“天人感应”:“观天人相与,事甚可畏敬! 国家有失道,天灾以示警。天之仁爱君,以此见天心。”[6] 为君不畏臣,假天以示警。仲舒感应说,意岂在迷信? [3]《汉书·武帝纪》:“(建元)五年春??置《五经》博士。” [4]《汉书·武帝纪》:“(元光元年)五月,诏贤良曰:‘??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 上参尧舜,下配三王!??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 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 [5]《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制曰:盖闻‘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 今。’故朕垂问乎天人之应。” [6]《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制曰:‘??固天降命不可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