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灾与减灾讲述教程
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常见题型:综合题为主。 重点难点: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1、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 3S技术和其他技术、设备等常常联合组成自然灾害技术监测系统,遥感侧重于灾害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侧重于精确的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侧重于对灾害信息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为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3.自然灾害的防御;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2.属于我国减灾防灾工程措施的是( ) A.开展防灾减灾科学研究 B.加强保险与救援工作 C.建立和健全各类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D.兴建小浪底水库;二、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2.灾害救助的三个核心环节;救灾物资的储备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不同地区灾种有差异,所以救灾物资的储备应因时、因地、因灾种而异。据此回答下题。 3.若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储备物资中,节水设施、救生器具以及净水剂等比重较大,则该基地最有可能是( ) A.武汉 B.成都 C.西安 D.昆明;4. 对灾民的救援方式主要有( ) ①政府救济 ?②民间救济 ③国际救助 ?④个人救助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5.自然灾害救援与救助的目标包括( ) ①减少甚至消除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②防止和杜绝灾害消息的发布和泄漏,维护社会稳定 ③恢复灾区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 ④保障灾区人们的生存与发展 ⑤疏散人群,动员灾害多发区人民迁出原居住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⑤;1、地震的自救与互救;;6. 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小孩,再救其他人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7.当洪水来临时,应对洪水灾害的不正确说法是( ) A.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 B.及时报告,统一组织抢险救灾 C.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低处转移 D.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 8.下列洪水互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对溺水人员进行人工呼吸 C.划船、游泳去救人 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9. 地震和洪水灾害的共同点是( ) A.都具有可预报性 ?? B.都是在灾后进行救助 C.都是以自救为重点 ? D.都可以准备一个避难袋 ; ①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③ 大雾和沙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如果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四、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1、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超强台风“海燕”为2013年太平洋台风季第30个被命名的风暴,为本年度全球最强的热带气旋。2013年11月7日10时台风海燕加强为超强台风,中心风力17级以上。当地时间2013年11月8日,亚洲今年最强的台风之一“海燕”在菲律宾中 部登陆,给菲律宾造成十分 严重的破坏。超级台风“海 燕”已造成菲律宾5235人遇 难,1613人失踪。 材料二:超级台风“海燕” 移动路径示意图 ;(1)台风的灾害由哪几部分组成?“海燕”给菲律宾当地生产生活和地理环境带来哪些影响?;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答案】 (1)荆江有“九曲回肠”之称,弯道多;荆江位于由山地进入平原地段,流速变缓、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河”,易发生洪涝灾害。 (2)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3)裁弯取直;加固荆江大堤;退田还湖。;我国自然灾害频次多、范围广、强度大,为防御自然灾害,我们要采取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两种措施,抓好落实和相互配合。据此回答1~2题。 1.在干旱地区修建水库可以起到的减灾作用有( ) A.改变地表环境,提高灾害强度 B.控制灾害与人口的直接相遇 C.改变水循环,提高抗灾能力 D.消除旱灾灾情 2.下列哪一措施能起到改变地表环境,减轻灾害强度的作用( ) A.加固房屋,提高抗震度 B.修建防洪大堤 C.植树造林 D.挖掘机井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