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_折风_考_郑春颖-201404考古与文物.pdfVIP

高句丽_折风_考_郑春颖-201404考古与文物.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句丽_折风_考_郑春颖-201404考古与文物

高句丽“折风”考 * 郑春颖 ( 长春师范大学东北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 吉林 长春市 130032) 关键词: 高句丽 折风 考辨 摘要: 本文在高句丽服饰史料辨析基础上,结合高句丽壁画图像,推定高句丽民族传统服饰“折风”的具体形制,通 过对前人观点的逐一剖析,指明问题所在,并进一步探讨名称由来,装饰与等级,时空变迁及文化内涵等相关问题。 KEY WORDS: Koguryo Julpoong( Zhefeng) Research and new interpretation ABSTRACT: Based upon synthesizing analyses of texts about the clothing history of Koguryo and iconographies in Kogu- ryo tomb murals,this article tries to identify the form and outlook of julpoong,one important element of Koguryo traditional clothing. The author also reviews previous research in order to identify issues in scholarship. Furthermore,this article addres- ses issues related to julpoong including the origin of its name,decoration,hierarchy,spatial and chronological variation,cul- tural contents,etc. 高句丽是汉唐时期生活在我国东北部及朝 鲜西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折风”是古代文献记 载的一种高句丽民族传统冠帽。“折风”的形 制、使用方法、使用者身份等问题国内外学术界 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在全面梳理“折风”相关史 料及壁画图像的基础上,从史料辨析入手,通过 形制推断,前人观点考辨,明确“折风”形象,并 进一步探讨名称来由、装饰与等级、时空变迁及 文化内涵等相关问题。 一、史料辨析 “折风”一词,首见《三国志·高句丽传》,其 载“大加、主簿头著帻,如帻而无余,其小加著折 风,形如弁。”[1]将“折风”与汉服系统的“弁”相 比附,并明确使用者为高句丽贵族阶层中的“小 加”。此观点后被《后汉书·高句骊传》、《梁书 ·高句骊传》、《南史·高句丽传》采信,三家表 述文字与《三国志·高句丽传》雷同[2]。 之后,《南齐书·高丽传》记:“冠折风一梁, 谓之帻。……此即古弁之遗像也。”[3]肯定“折 风”与“古弁”相象,不同是将“折风”与“帻”视为 同一种冠帽。 《魏书·高句丽传》记: “头著折风,其形如 弁,旁插鸟羽,贵贱有差。”[4] 仍强调“折风”与 “弁”相似,并记鸟羽装饰是区分贵贱的标准。 《翰苑》注引梁元帝《职贡图序》云:“贵者冠 帻而无后,以金银为鹿耳,加之帻上,贱者冠析 ( 折) 风。”[5]“折风”使用者由“小加”降为“贱 者”。 《隋书·高丽传》载: “人皆皮冠,使人加插 鸟羽。”[6]记“使者”冠帽用鸟羽装饰,称“皮冠”, 而不是“折风”。 《北史·高丽传》载: “人皆头著折风,形如 弁,士人加插二鸟羽。”[7]此说是《魏书·高句丽 传》与《隋书·高丽传》的合并删改。《魏书·高 句丽传》“头著折风”与《隋书·高丽传》“人皆皮 冠”合为“人皆头著折风”,“使人”改为“士人”。 “折风”与“皮冠”的转换,表明史家将两者视为 同一种冠帽。 《旧唐书·高丽传》: 记“国人衣褐戴弁”[8], 《新唐书·高丽传》记:“庶人衣褐戴弁”[9]。无“折 98考古与文物 2014 年第 4 期 *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11YJC780006 )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2B289 )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 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 533 号) ,长春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长师院社科合字[2010]政 17 号) 的 研究成果。 风”之名,直称“弁”,使用者记为“国人”、“庶人”。 梳理上述文献,可得下列四点推论: 1.“折风”、“皮冠”、“弁”是同一种冠帽在两 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 称谓。称谓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命名方式。“折 风”是高句丽语音译或汉语意译,“皮冠”是以制 作材料命名,“弁”为直引汉服系统相近式样的 冠帽名称。 2. 两汉三国时期“折风”是高句丽贵族“小 加”的专属冠帽; 南北朝时期逐渐普及,“贱者” 可用,插戴鸟羽与否,用以区分士庶; 隋唐时期,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