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真的是硬伤?.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情商真的是硬伤?

情商真的是硬伤? 友人曾在微信上贴出一张妙图: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为情商、纵轴为智商,把芸芸众生干净利落地化约为四类:智商高、情商也高的,是“牛B”之人;智商不济,但情商高的呢?是“装B”之人;智商高、情商低的,就是所谓“2B”:智商、情商要啥没啥的,只好归入“傻B”一类。常听人说“智商是硬伤”,由此看来情商之伤似乎更“硬”些——低智商的至少还可以“装B”,情商低则意味着连“装B”的资格也被剥夺了。 INCLUDEPICTURE \d http://3./YmDClJKy74HmfpEMID9wvn-AJu-39F9pEjPqZ7rJO8b0AQAAeQIAAEpQ.jpg \* MERGEFORMATINET  智商、情商坐标示意图。制图:窗敲雨 且慢下定论,情商到底是不是硬伤,还要看它能否通过学习加以塑造——毕竟只有“无法改变的软肋”才能称得上是“硬伤”。 何谓“情商” 那么,情商可塑吗?众心理学家各执一词。之所以未能达成共识,部分原因在于概念本身的含混不清。1995年,《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J. Goleman)以一本名为《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1]的畅销书把这一概念介绍给大众。书中对情商的定义涵盖了共情能力、交际能力、自省能力、领导力、自信心、责任心、进取心等N多维度。体系固然庞大而完备,可一旦要探讨“情商可塑性”这类问题,却令人不知从哪儿入手了。 彼得?塞拉维(Peter Salovey)和琼?梅耶(John D. Mayer)可算作“情商之父”,前者是现任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社会心理学教授,后者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人格心理学教授。2004年,两人首次提出情商概念——它跟智商一样,是一种可测量的心智能力,包括三个维度:(1)感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境;(2)以自身感受辅助思考与判断;(3)管理情绪,以利于个人成长或经营健康的人际关系[2]。相比戈尔曼,这个定义边界清晰,在实证研究中更具可操作性,但跟我们的日常语义仍有些差异。 我们老百姓挂在嘴边上的“情商”,似乎多为“人情练达”之意。一句“这人情商真低”,无非是说,此人尚未通达人情世故,不善揣测旁人的内心感受与潜在意图,因而未免举止唐突,缺少分寸。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在西方心理学界有个学名叫做“Mind-reading”,或可译为“心意解读”。大卫?普力马克(David Premack)和盖伊?伍德拉夫(Guy Woodruff)[3]在1978年对此概念的定义至今仍广为延用。心意解读,是指揣测他人的观念、需求、意图与感受。显而易见,它涉及“情感解读”(Emotional Mind-reading)和“意图解读”(Cognitive Mind-reading)两个维度。(编者注:难道这是传说中的“读心术”?) INCLUDEPICTURE \d http://3./mah7x_yHQUTKfKXbrWHT8JRcDYGxhn87qkWHGKBIbOogAwAAFQIAAEpQ.jpg?imageView2/1/w/640/h/426 \* MERGEFORMATINET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友情提供 “情商”能提高吗? 若采纳上述三种定义中的最后一种,即把情商限定为心意解读能力,我们会发现一些令人鼓舞的研究结论:情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而不断提升,而且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加以塑造。1994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莎莉?哈彻尔(Sally L. Hatcher)[4]曾以实验证明,大学生在上过一学期人际关系课程后,在心意解读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2013年,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克?耶奥伊(Erick Georgi)[5]的实验则证明,心意解读能力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具有可塑性。 有心人不免会迫不及待地追问一句:“有没有训练提升情商的好办法呢?”答案同样是肯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文学(尤其是小说)不失为一个简单高效的手段。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雷蒙德?马尔(Raymond A. Mar)[6]在实验中对比了长期阅读小说的读者和非小说读者,发现前者在解读他人心意的测试中表现得更为出色。其同事玛娅?吉基奇(Maja Djikic)[7]以实验进一步证明,小说阅读量越大的人,越擅长体察人心。美国俄勒冈大学的玛乔丽?泰勒(Marjorie Taylor)和同事[8]的研究则表明,从事小说创作五年以上的人,其人际互动指数高出常人。 “读心术”背后的心理机制 读读小说就能变得人情练达,这不是有点匪夷所思吗?若要深究这个问题,则有必要对心意解读背后的心理机制略作一述。心理学家把心意解读视为大脑对别人心理状态的模拟[9]。比方说,观众们在电影画面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