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词研读.ppt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送别诗词研读

专题二 送别诗词研读;一、中国送别诗发达的原因;;2、中国送别诗发达的原因 在世界各民族的古典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有中国这样丰富发达的送别诗系统,这与中国的文化传承、地理条件以及政治经济生活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1)儒家文化的影响 先秦以来,中国文化的主脉是儒礼文化,根本特征就是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希望社会之每一分子都能在自制自律中形成相互礼让相互友爱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形成社会稳定的基本支柱,这一切使中国人的生活充满了一个“情”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系辞》 ;儒家重视友道,这跟儒家的思想核心密切相关。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其内容主要“是仁者爱人”。又曰:泛爱众,而亲仁。 孔子的学生子夏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篇)因此主张人与人之间要和为贵,要相“互爱”,要“以仁爱”的原则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吕氏春秋·本味》中记载的关于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故事,可以看做是儒家友道观最形象的写照。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很重视人与人之间的聚散离合。遇到离别的时刻,人生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在离别之际会发生碰撞,会得到升华,含蕴着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的送别诗,浓缩了人世间情爱的精华,所以历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2)古代生产力低下,交通不发达,山川阻隔,道路坎坷,所以人们一旦分手,何日再重逢,难以预料。因此,古人十分重视离别。诗篇之中多有吟诵。 “别易会难,古人所重。”——《颜氏家训》 ; (3)中国作为一个农耕民族,人们很早就形成了安土重迁的文化心理。但是,它往往受到客观现实生活的限制和冲击,重安居便更多地成为理想和观念层面的东西,伤别离便是理想与现实矛盾制衡的结果。 ;诗歌是人类外部活动和内在情感活动的记录,送往迎来、悲欢离合是人类众多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自诗歌产生的时候开始,其中就一定有有关送别内容的诗歌。 ;二、唐前送别诗简述;王士禛推举此诗为“万古送别之祖”(《带经堂诗话》)。 ;《秦风·渭阳》诗,则以第一人称外甥的口吻描述了送舅舅的情景: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