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洞察互联网的二十本书
洞察互联网的二十本书
为什么在做着实践操作的我们,要读一些看似理论性的著作,而非那些更偏重实务型的?实务型的书籍其实并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因为实际情况总是千差万别,而理论性的著作却在更根本的层次帮我们理解所要应对的议题。
这个清单,绝不局限于当年出版的新书,也包括那些有经典影响的著作(部分可能已经绝版),同时又不断地迭代更新,以包括必威体育精装版的著作。所有的荐读为全新撰写。这次的遗憾是,虽然移动互联网和 APP 经济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我们的手机都装着一些 APP,但是,却还没能找到一本研究 APP 的著作。最近看到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出版一本《APP 一代》(The App Generation),不过这并不是一本关于 APP 的书,而是关于新一代年轻人的书。
1.《信息的社会层面》,[美] 约翰·希利·布朗、保罗·杜奎德 / 著,商务印书馆,2003 年 10 月
The Social Life of Information, John Seely Brown, Paul Duguild, 2000
这本书是一本被严重低估的著作,作者布朗是施乐公司首席科学家和著名的施乐研究中心(PARC)的主任,杜奎德是在伯克利和 PARC 同时任职的社会学家。把这本书列为“洞察互联网的二十本书”2014 版的第一本,是因为,二位作者十多年前所讨论的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正再次变得重要。
“过分专注于信息造成了对社会环境的忽视,但正是后者有助于人们理解信息可能意味着什么,以及为什么信息很重要。”
2.《当下的冲击:当数字化时代来临,一切突然发生》, [美] 达格拉斯·洛西科夫 / 著,中信出版社,2013 年 10 月
Present Shock: When everything happens now, Douglas Rushkoff, 2013
看到当下的冲击,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它的缘起,它源自于托夫勒的《未来的冲击》(Future Shock)。 达格拉斯·洛西科夫在书封面上被赞为“麦克卢汉的接班人”,我们没有推荐麦克卢汉经典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而推荐这本,是因为,我们现在无时无刻都在经历着“当下的冲击”,微博、微信、Facebook、Twitter 以及手机上推送的讯息,都是当下的冲击的表现。这不是一本容易的书,它的命运极有可能是书名作为词汇的影响远远超过书中??实质内容。《当下的冲击》究竟会造成多大的冲击,我们不妨过些年再回头思考。
“我们的情况更像活在某种心猿意马的‘当下’,放大了外围力量却忽视了眼前事物。由于不得不临阵磨枪,应对那些即时发生的、可能扰乱我们的外部影响,我们制定计划的能力被削弱,更别提执行计划的能力了。我们无法在此时此刻安顿下来,而是疲于应对冲动和压力的困扰。”
3.《移动浪潮:移动智能如何改变世界》, [美] 迈克尔·塞勒 / 著,中信出版社,2013 年 1 月
The Mobile Wave: How mobile intelligence change everything, Michael Saylor, 2012
这本书算不上五星级推荐,但是所有移动著作中值得推荐的一本。相关的书籍还有恰克·马丁从营销视角出发的《决战第三屏》(The Third Screen)与《决战移动终端》(Mobile Influence)。
“科技是酸性的,它将烧毁在经济、工业和产品中累积的低效率。它溶解了产业链中多余的环节,缩短它,减少成本和时间。它删除了层层中间环节,并且让人们看到腐败。科技的酸性腐蚀了所有多余的东西,改造事物,然后只留下能够承受它的核心和精髓。”
4.《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英] 维克托·迈尔 - 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 /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年 1 月
Big Data: 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 work and think, Viktor Mayer-Schonberger, Kenneth Cukier, 2013
大数据是一个热门而有争议的词汇,《大数据时代》是一本有争议的书。争议在于,多数著作要么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要么让我们感受到压力,变化来了我们要行动。这本书作者做了很多的阐述,却始终在挑战我们的认知:要放弃因果,相信关联?因果是深嵌在我们的思维中的事物,我们都没准备好放弃。但我们总是要思考,这本与我们常识相反的书,是不是可能说对了?
“社会(因为大数据)放弃了寻找因果关系的传统偏好,开始挖掘相关关系的好处。寻找原因是一种现代社会的一神论,大数据推翻了这个论断。”
相关书籍:《信号与噪声》,纳特·希尔弗 / 著。这位统计学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