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敬《学书迩言》中之审美理念探究.docVIP

杨守敬《学书迩言》中之审美理念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守敬《学书迩言》中之审美理念探究

杨守敬专题 楊守敬《學書邇言》中之審美理念探究 劉瑩 台灣.台中師範學院 摘要 楊守敬在二十九歲、三十歲的盛年,曾寫下了研究書法碑帖的劄記,命名為《評碑記》與《評帖記》,但並未出版。就在他四十二歲那年,隨駐日公使赴日本時,會見了許多日本書法界的朋友,大家爭相傳閱他蒐集的碑帖,和這兩本書學評論的書。但是,這兩本評論的書卻在傳閱中不幸遺失。幸而,後來有人拾獲,並將這兩本書出版。 此後,楊守敬雖曾陸續地刊印一些碑帖,卻不再寫有關碑帖的評論的文字。守敬晚年時,日人水野疏梅,前來中國向守敬學書法,他是守敬唯一收入門的弟子。經水野再三要求,守敬才寫下《學書邇言》,作為給初學者的一份簡要指引,當時守敬已是七十三歲高齡。由於這本小冊子先後曾在大陸、日本、台灣發行,版本不同,內文亦稍有不同,和守敬早年的《評碑記》與《評帖記》,也有些異同。以下就從這部《學書邇言》中,探討他晚年的書法審美理念。 一、前言 楊守敬(注一)是近代學術研究成果極豐碩的學者,清代學者羅振玉極推崇楊守敬治《水經注》,在地理學上的成就,並尊稱他是清代小學、算學、地理學三絕學之一。在楊守敬致羅振玉的信函中即云:「三十年前蒙文昌潘孺初先生獎借,推守敬為地理絕學,其文已刊之《要刪》(《水經注要刪》)中。昨蒙足下證成其說,以比王懷祖(念孫),段茂堂(玉裁),李壬叔(善蘭),合稱三絕學。」(註二)其中所稱「三絕學」,即王、段擅小學,李擅算學、楊擅地理學。楊守敬的老師潘存也推崇守敬為「地理絕學」。 其實,楊守敬的學術成就,不只是以研究《水經注》在地理學方面聞名,舉凡目錄學、金石學方面,他也是搜羅豐富,研究深入。守敬四十二歲那年隨駐日大使到日本作文化交流,看到中國許多古籍流落於舊書攤,就盡力搶救,並對每部書都作版本之比較。在日本的時候,駐日大使黎庶昌就鼓勵守敬將收羅的古籍編成一套《古逸叢書》。後來,楊守敬去世,國民政府特別將他的藏書收歸國家保存,今存於台北之故宮文獻館中,成為一套「觀海堂藏書」。歷來對楊守敬的研究,有專書如趙飛鵬的《觀海堂藏書研究》、連一峰的《黎庶昌、楊守敬古逸叢書研究》。單篇論文則有姜一涵之〈典型的創造與完成──楊守敬在書史上的地位之重估〉,但他限于所見,只論及一般坊間可見少數守敬的書法作品,以及其晚年的書論《學書邇言》,姜氏對守敬書法地位的評價是:守敬並未創造出一代書法大師的典範;葉碧苓之〈楊守敬對日本書法的影響〉,則側重在研究守敬與日本書壇之間的互動。筆者則有〈楊守敬《評碑記》《評帖記》中之書學審美理念初探〉、〈醇厚與縱逸-論楊守敬的書法藝術〉、〈論楊守敬之金石學〉、〈楊守敬在清代書法史上的地位評議〉等文,對楊守敬之書學與書藝的內涵與影響,作一個較全面的觀照。筆者發現,守敬不但在二三十歲的時候,就收藏了一些碑帖,也從朋友那兒看到許多碑帖,他除了寫下《評碑記》、《評帖記》,還將已失傳而罕見的碑拓雙鉤完成《望堂金石》,從同治九(一八七○)年開雕,至宣統二(一九一○年)陸續完成,歷時四十年;並集字成一部《楷法溯源》字典,於光緒二年,開始編《楷法溯源》,歷時一年完成,光緒四年刊行。他四十二歲到日本的時候,帶著一萬多部的碑帖拓本前往。後來雖然為了換回流落到日本,而在中國已失傳的古籍,不得不將許多碑帖拓本賣掉,他卻用縮影照相術,於光緒八(一八八二)年完成了《寰宇貞石圖》。這些重要的著作,充分地顯現出楊守敬在書學研究方面成果豐碩,足堪成為典範。 楊守敬愛書成癖,舉凡異書、古籍、碑帖之搜羅,無不加以考證、評騭。他研究金石碑帖之學問,應當溯自同治四年,他因應會試初至北京,受到書法啟蒙老師潘存的影響,開始節衣縮食地搜購碑刻拓本。他不但蒐集碑刻,甚至仔細評論,他先於同治六年寫成《激素飛清閣評碑記》(以下簡稱《評碑記》),品評了先秦至唐代的碑刻兩百八十五種,第二年又品評了九十六種帖,命名為《激素飛清閣評帖記》(以下簡稱《評帖記》)。但是,這兩本評論記卻在給日本友人傳閱時遺失。幸而,後來有人拾獲,並將這兩本書之一的《評碑記》出版(未記出版年月),在日本廣為流傳。這本《評碑記》於一九五七年由日本三省堂再版,並流傳到台灣,台灣有位匿名為「竹久」的先生據此本手抄之,於一九七六年交付學海書局出版。 守敬自從早年的《評碑記》與《評帖記》遺失之後,即不再寫有關碑帖的評論的文字。直至高齡七十三歲的晚年,日人水野疏梅,前來中國向守敬學書法,他是守敬唯一收的入門弟子,經水野再三要求,守敬才寫下這本《學書邇言》,作為給初學者的一份簡要指引。以下,即就這部書中的審美理念作一番探究。 二、《學書邇言》中之審美理念 (一)、版本 1.原稿:此份原稿今藏於湖北博物館。筆者雖未寓目,但據湖北學者陳上岷整理本書所寫之前言中云:「原稿為紅格十行本墨書,書口有魚尾號」字樣,每行上下格式成弧形,共五十頁。此殆清末一般紙舖出售的書寫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