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 PAGE 6 页 共 NUMPAGES 6 页
激发兴趣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
[摘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本文综述了新教材教学理念基础上激发学生兴趣对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现实意义,通过教学实例阐述了生物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 激发 兴趣 设疑 主动学习 情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体现于‘六改变’。即改变过去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内‘难、繁、偏、旧’和过去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还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可以说,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
根据课程改革的这一重点,《高中生物新大纲》也相应地提出: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鼓励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激发兴趣,发展特长。”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热烈的。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如果能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定能对提高教学效率,让每一个学生在富有个性的学习中主动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下面就以高中生物教学为例,讲一下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悬念,就是通常所说的“卖关子”,在课堂教学中则表现为对所讲内容的欲说还休,恰当暗示。
我在讲授“伴性遗传”问题时,先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段材料:据统计:人类3000余种遗传病中,有近250种的伴性遗传病多发生在男性群体中,没有或很少在女性中发生。如色盲症,我国男性色盲的发病率为7%,女性色盲的发病率仅为0.5%;再如人类的外耳道多毛症仅发生在男性身上。
“为什么有些伴性遗传病多发生在男性身上呢?”读了这段材料,学生脑中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人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伴性遗传本质问题的探求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从教学效果来看,这一出示材料,设置悬念的方式远比由教师直接说出或由学生直接从书本上找出问题答案的授课方式好得多。
二、巧妙设疑,探疑生趣。
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 “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一个成功的教师应善于从教材内容中设计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诱导他们主动探究,在求是中真有所得。
XY
XX
X
X
Y
XY
XX
减数分裂
精子
卵
×
在讲解“性别决定”这节内容时,我设置了这样两个疑问:1、时下有许多江湖医生卖一些所谓的“宫廷生子秘药”,说孕妇吃了此药可以使女婴变成男婴,请用本节所学知识来说明一下秘药是真的还是骗人的?2、社会上长久以来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生男生女取决于母亲,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观点。
这两个问题是选取人们对性别决定常见的错误认识为话题设置的,极容易使学生进入受激发状态,提高他们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为完成本节教学任务“性别决定”(如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宋代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是深入研究知识的起点,是发现的钥匙,创新的前提。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
三、触类旁通,出奇制趣。
一般来说,我们长久的教授一门功课,往往会因沉溺其中太深而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致使教学模式呆板、老套,学生听之生厌。为避免这一尴尬局面,我常常是用其他学科中与本学科的交叉点或相通点的知识来引出要讲授的内容,即以他山之石,攻此山之玉。这样既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利于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例如我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解释植物的向光性问题 ;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来讲解生物界的动态平衡等等。这些看似与生物学科风马牛不相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