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瘾-容易让人患上“假性抑郁”.docxVIP

手机上瘾-容易让人患上“假性抑郁”.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机上瘾-容易让人患上“假性抑郁”

手机上瘾,容易让人患上“假性抑郁” 【导读】越来越多的人想成为归隐族,假期周末选择一处山清水秀之地,关手机,弃电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惜这样的生活却也是高价买来。而绝大部分人还是在低头看着手机,信号不好时,心烦意乱,抓耳挠腮,小心患上“假性抑郁症”。(来源 心融网) 法国《心理》杂志的一项调查表明:59%的人对智能手机有“依赖症”,一想到没有手机的生活会浑身“冒冷汗”。英国一家调查机构显示,60%的年轻人和37%的成年人对手机“高度上瘾”。在中国,这个比例只会更高,心理医生说,手机上瘾如同网瘾,会带来颈椎不适,更重要的是心理上过度依赖,影响个人情绪,引发系列心理问题。 智能手机切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所以众人对其不离不弃: 个案:前不久微信突然宕机3个多小时,让一位小年轻难受得抓心挠肝,他说,手机已成他的“人造器官”,微信已是他生活的一大部分,一旦微信宕机,他整个人都觉得“无比失落”。 个案:一位大学生说,即使在上课时,我也开着手机,“时不时就想去朋友圈,看看大家都有些什么新鲜事发生,如果是自己发了照片,就更加迫不及待地希望看到朋友们作何评论。” 个案:一位网友说:我的丈夫是个“手机控”,在家中宁可低头连续看两个小时手机,也不愿花5分钟和我一起晾衣服;跟他说话,爱理不理,好像手机才是他的情人。 个案:一位小年轻说:我的朋友都有这样的感受,“自从有了微博,就没有好好地吃过一顿饭。吃烤肉要发微博,啃个馕要发微博,吃方便面也要发微博,没得吃还要发微博;没有好好看过一本书,捧起书就发微博炫耀自己在看书;没有好好地旅游过,还没出门就发微博炫耀自己要出门;没有好好逛过街,一走在路上就贼眉鼠眼地东张西望……” 对手机如此依赖,会发生何样的身心变化? “手机依赖”导致了“假抑郁症” 最近,出现了不少感到头痛、全身无力、食欲不振、失眠、焦躁等类似于抑郁症症状的人,但是,服了治抑郁症的药并没有效果。原因是,他们的病,是“埋头”玩手机造成的。 因为要看屏幕,所以脸和目光都要保持朝下的状态。研究发现,低头时,脖子承受的压力是平常的3倍。频繁且长时间保持这种俯视的姿势,会导致原本支撑头部的颈椎肌肉疲劳,变得僵硬,久而久之便成了“手机颈”。 颈椎,为了支撑头部,分散头部的重量带来的压力,大致呈现为“S”形。而“手机颈”,因颈部肌肉紧绷,让其变形,压迫到从颈椎内通过的神经,让人出现全身无力、食欲不振、失眠等不适症状。而身体的不适,又会引起焦躁不安等精神方面的问题。 治抑郁症的药物,是通过促进脑内神经信息传递物质的活动来起效果的,而“手机抑郁症”的根源在于颈椎肌肉,所以服用无效。 “过分依赖”会导致手机幻听 明明没人打来手机,却感觉到震动或听到铃声,被戏称为“鬼来电”。 个案:一位大学生说,“有时感觉兜里的手机在震动,可翻找时才发现,手机非但没响,还根本不在兜里!” 美国麻州Baystate医院研究团队最近在知名的英国医学期刊《BMJ》发表研究报告说,近七成受调查的医务人员曾有过“幽灵震动”幻觉,有一成几乎天天发生。 其实,“幽灵震动”的议题在网络上已讨论多时,“脸书”上至少有三个“幽灵震动症候群”团体。 2007年另有调查发现,320名手机使用者中,有三分之二曾亲身经历过“幽灵铃声”幻听。临床也发现,因手机引发精神紧张等心理不适而就诊的白领,普遍有“手机幻听”的症状。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对手机过分依赖,其大脑对手机铃声或来电震动已有高度预期,甚至是细胞已产生记忆,因而易发生错觉。 哪些人易患“手机依赖症” 个案:一位公司企宣,因需要和外界频繁联系,手机便成为她形影不离的“助手”。她被提升至行政岗位后,接入的电话骤然减少,她仍时不时地掏出手机来看是否有未接来电,但没有,这让她十分焦虑,郁郁寡欢,情绪低落,甚至连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 个案:一位高级主管,手机从早到晚响个不停,时间长了让她心烦。参与一场封闭式专业研讨会后,她发现她的手机信号很弱,屏幕显示信号格一会儿飘到无,一会儿飘到三,这种状况令她坐立不安,她总下意识地每隔三五分钟就从包里摸出手机来看看,但凡有短暂休息时间,她就跑出会场找个信号好的地方呆着,啥也不干,就等着手机铃声响起…… 个案:一位档案保管员,工作性质需要他格外小心谨慎,严防因工作疏忽而泄露了资料。时间一长,他逐渐养成这样的习惯:每每有电话打来,他就担心有事情发生,因此他一刻都不敢离开手机。一次,他到外市出差,匆忙中忘带了手机,惴惴不安地走了近百公里的大半路程后,还是执意返程回家,拿到了手机。 “手机依赖症”并不属于精神疾病范畴,它是一种焦虑情绪的表现。其本质是人们对身边不稳定因素的一种焦虑情绪。不自信的人易患手机依赖症,总担心因为自己会遗漏重要的信息。 这种情况的形成有内在的性格原因,性格内向、缺乏自信、责任感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