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航空工业历史汇
中国航空工业历史阶段一:初创阶段
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的航空工业开始起步。航空工厂开始建设。
新中国航空工业从1951年4月17日创立,风雨沧桑、披荆斩棘终于走出一条不平凡的道路。60年,一个甲子。几代航空人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航空工业已经从一个弱小的幼苗,逐渐成长为一个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中国航空工业历经60年,成功研制生产了上万架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直升机、侦察机、教练机、无人驾驶飞机、支线客机和通用飞机,为国防现代化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航空工业60年,是一部艰苦开拓、不断前行、变革求新的光荣历史。是一首报国强军、敬业富民、问道蓝天的恢弘诗篇。数代航空人不断拼搏进取、薪火相传,创造了了中国航空工业辉煌的成就!他们的伟大精神为后来者树立了典范,它承载着航空工业腾飞奋起的光荣与梦想。
初创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初,共和国的领导们已经在考虑创建自己的航空工业。但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请苏联专家来评估后,全国只有22个可以改建利用的工厂。这些工厂基本上是国民党遗留的修理厂,设备陈旧、规模很小、厂房也简陋。1950年1月5日,重工业部代部长何长工和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联名向党中央报送《关于航空工业的建设的意见书》。同年2月,刘亚楼等空军领导人又向聂荣臻代总参谋长并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上报了《初步建设航空工业意见书》。同年3月,重工业部设立了航空工业筹备组,由刘鼎副部长领导。航空工业筹备组负责人为吴大观和周华仁。
1950年7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展。朝鲜战争让年轻的共和国认识到,尽快创建我们自己的航空工业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1950年12月下旬,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先后召开了两次会议,这两个重要会议将决定中国航空工业的命运。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参加会议的人员有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重工业部代部长何长工、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的沈鸿和刚从东北调到北京的段子俊等。会议的主题是研究创建中国航空工业的方针、原则和发展道路,以及争取苏联援助问题。
1951年1月1日,北京某机场上停着一架苏制伊尔-12型客机,由周恩来授命前往莫斯科的三人代表团将乘此架飞机去完成一项关系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重大使命。这三人是:团长何长工;团员段子俊、沈鸿。
而苏联方面组织的谈判班子共有7人,成员来自外贸部、国防部、航空工业部、航空工业总设计院等,主持日常谈判的是苏联外贸部副部长柯瓦利,苏联航空工业部副部长,总设计院院长波依估夫也参加了谈判。
1950年成立航空工业筹备组,组员包括吴大观,图为吴大观(左)和苏联专家合影。
谈判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就是中国建设航空工业的道路和原则。中方提出了由修理到制造的方针,苏方提出,这次只谈修理,制造是以后的事,可先不考虑。何长工、段子俊反复强调,要有长远观点,强调从一开始就要从布局、土建、设备安装等方面考虑向制造的过渡。第二就是修理的规模,双方很快就此达成了共识:确定1951年修理飞机500架,发动机2000台,主要机种是米格-9、米格-15歼击机、图-2轰炸机,以及雅克-11、雅克-18、拉-9等。并确定先改扩建6个厂。第三个方面即未来苏联援建的工厂的设计在哪里进行。苏方坚持在莫斯科设计,之后将图纸送到中国进行施工。中方反复强调这种模式难以符合中国的国情。因为工厂的基建非常复杂,涉及到选址、水文、地质勘探等众多因素,所以最后苏联放弃了他们意见,派遣20名专家到中国进行工厂的设计。
1月30日,双方的谈判基本达成协议。经双方最高当局审议,于2月19日草签了协议书。3月10日,苏联政府原则批准了该协议书。1951年10月30日,中国驻苏联大使张闻天与苏联外贸部副部长柯瓦利代表双方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组织修理飞机、发动机和组织飞机修理厂方面技术援助的协定》。这项协定包括苏联援建我国6个修理厂及其所需技术资料、设备、工具、材料和配件等,以及派遣专家、顾问。
苏联在协议草签之后,未等正式签署协议,即迅速付诸行动。派出修理列车于1951年4月28日达到中国满洲里,5月23日抵达沈阳。6月10日,20名苏联工程建设专家到达北京开展工作。此后,苏联又派出各专业的修理专家、技术顾问、分驻各大修理厂开展工作。1951年4月17日,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日子,它是新中国航空工业诞生的日子。这一天,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颁发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
这个决定有六项内容,主要包括1,明确航空工业建设在目前阶段上的任务是以全力保证中国空军部队所有飞机和发动机的修理及飞机零件、配件和工具的制造,尔后再逐步向飞机装配及制造方向发展;2,确定航空工业在目前阶段必须实行统一管理和经营的原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