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第4课 戊戌政变学案.DOC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第4课 戊戌政变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第4课 戊戌政变学案.DOC

PAGE  PAGE 3 预习导航 情境导入课程目标 谭嗣同 亡国条约亡国恨,何堪此时亡国声 回首故国与山川,满目疮痍有谁怜 南海举子万言书,石破天惊动地文 陈述维新与变法,雪雨纷纷绕宫门 巨风吹浪紫焰开,雷霆波涌向天拍 皇都少年与袖斗,唤得日月不沉沦 提倡西学废八股,西宫太后泪如雨 祖宗之法不能变,亡国不能亡祖先 君王一去入瀛台,风卷落花扫芳尘 道是天公感秋色,染得晴空透碧红 嗣同今年三十余,从此不见结发妻 国之昌盛需流血,流血请从嗣同始。 (节选自2005年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谭嗣同》) 诗中的“南海”“君王”分别指的是谁?你怎样看待谭嗣同的“国之昌盛需流血,流血请从嗣同始”精神?1.新旧两股势力的较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势力、以光绪帝为首的新势力 2.戊戌政变:慈禧太后“临朝听政”、“戊戌六君子” 3.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意义:维新派势力过小,封建势力十分强大;戊戌变法既是政治改革运动,也是思想解放运动 知识点一 新旧势力的交锋及戊戌政变 旧势力的反扑新势力的反击第一阶段①慈禧太后解除了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并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 ②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大多对新政或明或暗的抵制 ③新政机构大都为守旧势力所把持,形同虚设光绪帝任命谭嗣同、刘光第、杨锐和林旭等人以四品卿衔担任军机章京,参与维新变法第二阶段荣禄等人暗中勾结,密谋由慈禧太后训政,以达到结束光绪帝主政、扑灭新政的目的①光绪帝召见袁世凯,对他加官晋爵,委以重托,想拉拢袁世凯 ②维新派竭力游说外国驻华公使和传教士,希望得到列强对维新变法的支持戊戌政变①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和守旧势力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 ②慈禧太后下令逮捕维新派人士,制造“戊戌六君子”事件 ③政变后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之外,其他新政措施全被取消①光绪帝召见杨锐商议对策;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诛杀荣禄 ②维新派奏请光绪帝联合英日,光绪帝接见伊藤博文深度点拨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相互勾结,形成了控制中国的强大势力。而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先天的软弱性,很难与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封建势力相抗衡,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只能以失败告终。维新派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用改良的办法不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这就是中国当时的国情。 知识点二 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 1.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变法的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2)主观原因:维新派既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是寄希望于没有掌握实权的光绪帝和极少数帝党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幻想。 2.历史意义 (1)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提倡兴办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派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促进了中???人民的觉醒,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深度点拨 戊戌变法最重要最实质的影响是思想上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是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而在救亡图存和变革社会制度上没有起到实质上的成效。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