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张之洞调整中日俄三角关系的外交主张的论文.doc
论张之洞调整中日俄三角关系的外交主张的论文 [摘要]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日俄两国在东亚地区的扩张,清政府如何妥善处理中日俄三国关系,谋求国家安全显得日益重要起来。张之洞积极参与清政府的外交事务,在沙俄霸占伊犁、日本侵占琉球期间,他提出了“赂目阻俄”的主张,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赔款前后则主张“联俄抗日”;在德国抢占青岛、俄国强租旅大之时又改弦更张提出了“结日阻俄”的主张。张之洞调整中日俄三角关系的主张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但始终未能摆脱中国传统的“以夷制夷”外交理念窠臼。 [关键词]张之洞;赂日阻俄;联俄抗日;结日阻俄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10)01—0103—05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日俄两国在东亚地区的扩张,由于地缘政治关系的作用,如何妥善处理中日俄三国关系,谋求国家安全显得日益重要起来。由于中国的边疆危机,尤其是日本问题越来越突出,清流党出身的张之洞也在有关讨论中、工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外交观和日本观,积极言论以展示自己的政见,尤其是在处理中日俄三角关系方面,不断探索并提出调整的主张,这些主张也反映了他的日本观经历了忽视日本、仇视日本、重视日本三个阶段。张之洞的主张影响了晚清的外交、政治、军事、文化政策。一、赂日阻俄:日本侵台吞并琉球以后张之洞的主张 张之洞最早发表他的外交观是在1879年(光绪五年)日本吞并琉球,沙俄强迫中国代表签订《伊犁条约》,侵占中国西北,使中国东西两面同时遭遇“边疆新危机”之时。.当时“海防”与“塞防”的争议遍及朝野,爱发议论的清流党人张之洞自然难缄其口,从光绪五年到六年,张之洞就此问题先后11次上书,畅谈自己“联日本以伐交”即赂日阻俄的主张。 从这一时期张之洞的一系列言论看,这一时期他的外交主张是草率的,对俄国与日本的了解都是非常肤浅的。由于教育经历、任职经历等条件的限制,此时的张之洞对于经世外务均知之甚浅,不免意气用事,流于空论,以致缺乏主权观念。如张之洞在光绪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在《详筹边计折》中提出的阻止俄国向东扩张的以下??交主张: · 即或我军不克,我力不支,则我犹出下策,掷孤注,西委阿里以赐英吉利,使之越里海以取土尔 扈特旧牧地,东捐台湾山后以赐日本,使之复库页岛以断东海口,激土耳其以宿憾使仇俄,啖日尔曼 以重利使绝俄,兵连祸结,俄之精锐竭于外,俄之乱党起于内,恐比得罗堡国都,非俄之有也。 此论虽然显示张之洞抛弃了“守在四夷”的中国传统外交理念,但对于不同倾向的殖民主义国家不够了解,简单化地加以区分,错误地认为日本和英国一样仅是一个重视海权和贸易的国家,扩张土地的胃口没有重视“陆权”的俄国大,所以认为日本可以通商为利诱,为中国所利用。故张之洞于光绪六年七月初十et在《谨陈海防事宜折》中继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日本宜连和,以伐其交。俄人远来,专恃日本为后路,宜速与联络,彼所议办商务,可允者早允 之,但得彼国中立,两不相助,俄势自阻。 张之洞的这一时期的外交主张(包括他的日本观)集中反映在他的《日本商务可允球案宜缓折》中。该折的核心思想是“联日本以伐交”、“使彼中立,不助俄势”,其策略是中日商务谈判与琉球主权争论分离,姑且概括为“政经分离”: 所云联日本者,专指商务。且必可允者方允,与球事无涉也。既允商务,则必与之立约。中俄有 衅,彼不得助俄为寇济饷屯兵,非无故而曲徇其请也。盖商务所争在利,方今秦西诸族腐集,中华加 一贫小之日本,亦复何伤?夫中国不过分西洋诸国之余沥,以沾丐[溉]东洋,而借此可以联唇齿之欢, 孤俄人之党。此所谓不费之惠,因时之宜……。 张之洞提出以上观点也是基于他塞防重于海防、朝鲜重于琉球的认识。他认为,如果让“法踞越南,英袭缅廊,俄吞朝鲜,数年之后,屏藩尽失。他国犹缓也,朝鲜一为俄有,则奉、吉两省患在肘腋之间,登莱一道,永无解甲之日矣”。针对“俄事扰扰,将及一年,庙堂无欲战之心,将相无决战之策”的局面,他提出首先应避免国家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故与俄战,则不得不与倭和;与俄和,则不妨与倭战,此谋国不易之策也”,又基于他对日本的轻视,认为倭不可畏,但可贿,可以操控。因此他主张先俄后倭,对日本:“以饵贪求,姑悬球案,以观事变,并与立不得助俄之约。俄事既定,然后与之理论。感之以推广商务之仁,折之以兴灭继绝之义,断不敢轻与我绝,设必不复球,则撤回使臣,闭关绝市。日本甚贫,华市一绝,商贾立窘,严修海防静以待之,中国之兵力财力,纵不能胜俄,何至不能御倭哉?相持一年,日本穷矣。”iml卜72 张之洞之所以提出这样的主张,多少有些感情用事,一方面轻视日本,故说“夫抚俄犹可言也,畏倭不可言也”;另一方面则是基于他的政治立场、派系倾向、情感倾向,即支持左宗棠及其塞防派,对抗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所以他批评“海防”派及其海防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