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舆论监督与审判独立的关系辨析 ————以李某某等五人强奸案为例
摘要舆论监督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审判独立是法治国家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在一个民主的法治社会里两者都有它各自的功能和价值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理性定位舆论监督与审判独立的关系并找到二者的最佳平衡点使舆论对司法审判的监督自由而不过度司法审判对舆论监督的排斥合理而不过分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论述二者既有兼容统一性又有冲突对立性并简析了二者产生冲突的原因最后提出构建我国舆论监督与审判独立的平衡协调机制以实现二者相互制衡的良性互动关系。 关键词舆论监督 审判独立 兼容统一 冲突对立 平衡
引言 轰动一时喧嚣了近半年的李某某等五人强奸案经北京市海淀法院于2013??9月26日公开宣判李某某被判有期徒刑十年、其余4人分别获刑三年至十二年不等。11月27日二审法院北京第一中级法院宣布终审判决结果维持李某某等原审审判结果不变。这个案件虽属一桩普通的刑事案件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当然多数民众关注的焦点还是这起案件的真相关注该案的审判能否排除身份差异和权贵干扰能否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审理判决结果是否公平公正。在媒体令案情越来越公开透明的该案中言论的交锋与舆情的对峙使司法审判机关承受了很大压力。宣判结束后海淀法院就此问题向社会作了公开回应该案审理严格按照新刑诉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没有“舆论审判”的因素真正做到了依法独立办案体现了程序正义和实体公正。
该案从头至尾舆论监督在公民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的保障下提前介入营造出了强烈的舆论氛围。可以说案件的审理在很大程度上寄托着民众对审判独立和司法公正的期待。舆论的强势介入促进了司法审判活动的公开和透明同时也彰显出审判独立在当今社会中的重大价值。本文欲以此案为例就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舆论监督与审判独立的关系试做浅论。
舆论监督是广大社会公众及新闻工作者通过多元化的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权力运行中存在的偏差行为进行批评、建议和制约的一种监督是公民言论自由权、批评建议权和知情权的延伸权利。我国从宪法层面确立了舆论监督的法律依据和法律地位。审判独立指司法审判机关在法律的范围内对案件进行独立公正审判而不受任何干
扰。审判独立在法治国家中是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既是宪法原则又是审判原则。
舆论监督和审判独立均有其合法性根据它们的最终价值追求和根本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但对于二者因不同特性可能产生的冲突需要从制度设计和实践中认真权衡和解决在舆论监督和审判独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以实现彼此的良性互动。
舆论监督与审判独立的兼容统一性
(一)舆论监督积极促进审判独立和司法公正的实现
1.舆论监督有利于实现审判独立和司法公正
审判独立是司法公正的根本是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审判权具有专属性和独立行使性但在我国司法权实际未完全独立的情况下审判机关往往会受到行政及其它力量的制约和金钱、人情、关系等一切法外因素的干扰不能按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独立审判致使审判结果可能失去公正性。然而舆论媒体和公众可以全程监督司法审判将整个审判过程置于广大社会公众监督的压力之下促使审判机关主动或被动地独立审理案件排除法外因素的干扰依据法律和事实做出公正的裁判。
马克思曾说“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在媒体使案情越来越公开透明的李某某等五人强奸案中言论的交锋与舆情的对峙就促使审判者保持中立不敢越雷池半步。
2.舆论监督能够提高审判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促进审判独立遏制司法腐败 审判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化是公正程序的主要内容这一原则为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而舆论监督恰恰体现和提升了审判环节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其实质在于将审判活动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进行约束审判机关和审判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保证独立和不偏袒的对当事人做出公正和公开的审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和矫正司法偏差的出现。
绝对的权力可能产生绝对的腐败审判人员的“良心”和“理性”受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干扰也会发生偏差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媒体和公众舆论对审判行为进行披露、评论和监督客观上起到防止审判人员暗箱操作、徇私舞弊的作用使个别企图腐败的审判人员有所畏惧和顾忌避免“人情案”、“关系案”和“金钱案”的产生从
而有利于实现审判独立和司法公正。
在李某某等五人强奸案中各种媒体舆论的强势介入就极大地促进了司法审判活动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