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较审提纲
《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校审提纲
项目名称:
日 期:
标记条 文 提 纲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基本设计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2 桩基设计等级:甲、乙、丙 三级
3.1.3 桩基 承载力与稳定性计算
1、竖向承载力、水平承载力计算
2、桩身、承台强度验算
软土桩身压曲验算
3、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4、坡地岸边稳定性验算
5、抗浮、抗拔验算
6、抗震验算
3.1.4 沉降计算 (是否需要)
3.1.5 水平位移 (水平力大时)
3.1.6 桩身、承台抗裂验算
(查砼规范定:环境类别、裂缝控制等级)
3.1.7 验算中荷载与抗力取値
3.1.8 变刚度调平设计 (是否需要)
主裙楼、内核外框、大面积堆载
3.1.9 软土上减沉降的复合疏桩基础
3.1.10 沉降观测 (与3.1.4同步)
3.2 基本资料
3.2.1 勘察文件、场地环境、建筑物、施工条件
3.2.2 勘察要求
1、勘探点间距
2、勘探深度
3、测试要求
3.3 桩选型与布置
3.3.1 桩分类 :
3.3.2 桩选型 (辅助条文说明) :
3.3.3 桩布置要求
1、桩间距
2、对中;3、桩墙对齐;4、调平
5、入持力层深度
6、嵌岩深度
强条
强条
标记条 文 提 纲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特殊条件桩基
3.4.1 软土地基
3.4.2 湿陷性黄土
3.4.3 冻土、膨胀土
3.4.4 岩溶地区
3.4.5 坡地、岸边
3.4.6 抗震设防区
3.4.7 有负摩阻力场地
3.4.8 抗拔
3.5 耐久性
3.5.1 查《混凝土规范》环境类别:
3.5.2 2、3类环境下砼等级及制备要求
3.5.3 裂缝宽度限値:
3.5.4 四、五类环境适用规范
3.5.5 四、五类环境特殊钢筋
4 桩基构造
4.1 基桩构造
I 灌 注 桩
4.1.1 配筋要求
1、最小配筋率 ≥ 0.65%(d=300)~0.2%(d=2000)
2、配筋长度
3、水平受荷、抗拔桩纵向主筋要求
4、箍筋要求
4.1.2 桩身砼强度、保护层要求
1、桩身砼强度:≥C25,预制桩尖≥C30
2、主筋保护层:水上≥35mm,水下≥50mm
3、四、五类环境查工业规范
4.1.3 扩底要求
1、扩底尺寸:挖孔D/d≤3,钻孔D/d≤2.5
2、扩底斜率
3、矢高: (0.15 ~ 0.2)D
Ⅱ 砼预制桩
4.1.4 截面尺寸要求:b≥200mm,预应力b≥300mm
4.1.5 砼强度≥C30,预应实心≥C40、保护层≥30mm
4.1.6 配筋要求(计算考虑吊运、施工情况),
4.1.7 分节长度与接头:接头数≤3
4.1.8 桩尖处理
标记条 文 提 纲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Ⅲ 预应力砼空心桩
4.1.9 分类: PC、PHC、PS、PHS
4.1.10 桩尖形式:闭口、敞口
4.1.11 质量要求:专项规范
4.1.12 节间连接要求:连接方式,接头数≤3
4.1.13桩尖2m防水处理,防岩层遇水软化
Ⅳ 钢 桩
4.1.14 形状型号:管、H、其他
4.1.15 分段长度要求: 12~15米
4.1.16 接头焊接:等强度连接
4.1.17 桩端形式:
4.1.18 防腐处理:
4.2 承台构造
4.2.1 承台构造要求
1、单柱承台尺寸要求:最小尺寸
2、板、筏承台厚度要求:最小厚度
3、箱形承台 (另专题规范)
4.2.2 砼材料及强度符合耐久性、抗渗要求
4.2.3 承台配筋
1、布筋锚固要求
2、2桩承台计算
3、条形承台梁配筋
4、筏型、箱形
5、保护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