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培仁,地方的体温媒介地理要素的社会建构与文化记忆.docVIP

邵培仁,地方的体温媒介地理要素的社会建构与文化记忆.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邵培仁,地方的体温媒介地理要素的社会建构与文化记忆

PAGE  PAGE 11 地方的体温:媒介地理要素的社会建构与文化记忆 邵培仁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0028 [摘要] 地方既是人类从事某一行为的地方,也是由感知而形成的总体印象。它不仅对媒介地理学体系构建、而且对社会建构和文化记忆均具有重要作用。作为认识地方的主客观维度的地方感,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和地方意象是其理论支撑,影视媒介是地方感表达、塑造和构成的重要载体,而新媒介则催生了具有更加多元和广阔视野的“新地方感”。媒介可以通过对地方整体、特殊和具体价值的肯定建构地方性,但仅靠当地少数媒介难以形成影响,必须整合大量媒介共同发力才能使地方性得以凸显。 [关键词] 媒介地理,地方,地方感,地方性,媒介空间,文化记忆 Temperature of Place: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Memory of Element of Media Geography SHAO Pei-ren (Communication Studies Institut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China) Abstract: Place is the space where human beings take part in some kinds of action, and it is also the total impression formed by perception. It is important for construction of media geography,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memory. As theory support of sense of place, place attachment, place identity and place image which are used for knowing places from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ngle, movie and television media are important carriers for expressing, constructing and forming of sense of place.Media can construct topos with affirmation of the whole place, special and detailed value. However, it rarely take effect by few local media. Topos can be highlighted by the action of integrated media. Key words: Media geography,Place, Sense of Place, Topos, Media Space, Cultural Memory “地方感是一种强烈的、通常是积极地将我们与世界联系起来的能力,但是,它也能够变成有害的和摧毁性的。”[1]地方作为同世界相区别的一个概念,正在因为世界政治经济版图的消解与重构而在文化传播领域被激活并处于复兴阶段。原先第三世界中的一些国家迅猛发展并跻身第二世界甚至第一世界,而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中的一些国家也一不留神导致破产跌入了第三世界,南方与北方国家的位置更是不断切换、变幻莫测。唯有地方成了文化和符号的神圣领地,成了传统美德和人文历史的鲜活载体。因此,在传播与媒介领域中激活和强化地方感和地方性,并将其控制在合理的适度的有益的范围之内,不仅可能成为对抗和消解传播全球化、文化同质化的利器,而且对传承美德、弘扬传统、文化记忆和社会建构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地方是媒介地理学的核心概念 地方(Place)是与媒介地理学中的空间、景观、时间、尺度相并列的五种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最为复杂的地理概念。对于地方,我们很难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辞海》对“地方”的解释是:“领域”、“处所”以及“我国中央以下各级行政区域的统称”。[2]《简明牛津词典》给出的“地方”的含义有20多种。在西方地理学史上,地理学家使用“地方”的方式和情境是多种多样的,这一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Hartshorne)首次提出将“地方”作为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他认为,地方对于地理学学科特点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地方是使地理学成为独特学科的原因:地理学应当研究唯一性而非普遍性。二战中,一些地理学家由于对地方研究浮于表面而对地方研究产生怀疑。同时,在战后以专业化为规范的背景下,许多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