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84160576.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章绪论84160576

教育学;本章学习重点; 绪论 ;甲骨文中的教育;一、对教育的认识:;;;; (二)教育的要素: ;;;;教育的特点:;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历史形态;;;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思考: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萌芽阶段的教育学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简介;;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产生的教育家及其著作;科学形态的教育学建立:;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 (三)教育学的发展 ;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思考;; 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76年,大概活了一百岁)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书言道德之意五千言,即今流传的《老子》(汉以后被称为《道德经》)一书。其哲学思想含有丰富、生动的辩证法内容,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并阐述了以道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老子认为,道的最本质特征是无为,它包含着无事、无欲等方面的意义。因此,应教育人们做到无为,也即做到无事、无欲。所谓无事,就是对待万事万物,要静以处之,顺乎自然,不勉强地进行人事干预。所谓无欲,就是除去私心妄念。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已有,成长万物而不自居有功,为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万物。他认为,如能做到这些,自然说明一个人具有高深的德行;以己及人,则天下将自正,人们彼此相安无事,社会安定,天下太平。他所希望培养的,就是具有这种无为品质、一切顺其自然的人。他还批评当时儒家的教育是人为的教育。他从无为的教育目的出发,提出了不争、知足、贵柔、取虚等教育内容。; 在教育原则和方法上,提出了绝学弃智和观、明、玄览等。老子所要绝的学,并不是科学之学,也不是见道之学,而是卜筮之学,巫守之学,术数之学。一句话,是指当时的官学。这种学是统治者的工具,绝去这些邪伪之学,则精神不受它们的束缚,也就不再上怕神、下怕鬼,落得个自由自在,故曰:绝学无忧。老子之弃智,乃反对统治者的巧伪,老子并不主张无知,而是主张有知,有真知灼见,亦即明事物之理,知自然之道。为此他还提出了观、明、玄览的方法。观指直观或直接观察,即以物观物。观物之后,还要知其常,即知其条理法则。要知常,就得用明。明就是照见而把握其本质,即所谓知常曰明。知常仅知一类事物的条理法则,还是偏而不全,所以要融合诸法则而一以贯之,那就要用玄览,即综合全体大用而统观之,以知大道。总之,他的教育思想洋溢着自然主义精神,对后世教育的影响,尤其在个人的道德教育(修身养性)方面比较明显。 ; 孔子(约公元前551--479年) 他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创办私学,从教五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思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命题。并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愤(不满足而急)不启,不悱(想说但不能恰当表达出来)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等教学思想。还倡导教师要有以身作则、教学相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这些思想都散见于《论语》一书中。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教育的正统,影响极大。他被后人称为师祖。清朝康熙皇帝称他为“万世师表”。他的思想对世界,尤其是对东南亚各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约公元前372--289年) 他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思想中唯心主义部分,被后人称为亚圣。他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认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他反对武力兼并,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极力主张法先王、行仁政,以达到黎民不饥不寒。他认为教育是实行仁政的重要手段。他从性善论出发,认为教育对人来说是存养、扩充人所固有的善良本性,将人坏的一面归于环境的影响。所以要用教育存其心、养其性,以防止环境的侵蚀,从而培养出明人伦的君子。所以他说: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在教学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倡存疑的精神,如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并主张循序渐进,其进锐者,其退速、盈科后进等。他也特别重视品德教育。其思想见于《孟子》一书中。 ; 荀子(约公元前313--238年) 他也是战国时的思想家。他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思想中的唯物主义部分。他曾三次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教学长)。认为教育应为统治阶级服务,主张以诗、书、礼、乐、春秋为教材,论述了闻见--知--行的教学过程。也肯定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他从性恶论出发,认为通过教育可改变人的恶的本性,人人都有学习为善的可能,涂之人皆可以为禹。并揭示了一条学习规律:青,取之于蓝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