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2.docVIP

民间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2.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间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2

民间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PAGE - 8 - 民间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之民间技艺 引言:我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除了被大多数国人熟知的各种文化艺术流派和精湛的文化艺术形式之外,在民间还散落着数不尽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我国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不仅是文化艺术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艺术多样化的标志,更是宝贵的历经文化发展史检验和磨淬的民间艺术经典。如果丧失了这些,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对民族文化艺术而言,损失都是难以弥补的。 1.1 皮影戏 1.1.1 冀南皮影戏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冀南皮影,源远流长。据传是北京宫廷皮影流落冀南而形成,起源可追溯到宋朝,是中原皮影戏重要的嫡脉。 (图为邯郸市北彰村傅希贤老先生,他是冀南皮影的最后一位传承人) 老人一生从事皮影工作,早年组织剧团(邯郸冀南皮影艺术团)巡回演出,在河北一带,家喻户晓。 冀南皮影造型古朴,雕绘结合,造型体制简练,体现着我国皮影戏的早期风貌。冀南皮影剧目丰富,演唱没有文本,完全是口传心授,在调研时,傅希贤老人兴致十分高涨,为我们队员现场演示了一段《三打白骨精》,对白幽默风趣,非常口语化,表演起来通俗易懂,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图为小组队员在试着舞弄皮影) 冀南皮影的道具主要有皮影造型、表演幕窗、伴奏乐 器。乐队配有板胡、二胡、闷笛、三弦、唢呐、笙等乐器,现在又配上了电子琴。武场配有板鼓、战鼓、大鼓、大锣、小锣、大镲、小镲、马号、梆子等。冀南皮影戏班社依然保持着传统的习俗,基本上体现了原生态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图为大闹天宫中托塔天王的形象)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傅希贤老人对于皮影戏的热爱与执着。时值酷暑,老人身体又不太好,可是老人却坚持将所有的道具和制作工具都找出来,并为执意为我们表演几段,虽然不演出很多年了,可是老爷子的表演依旧娴熟,嗓子还是那么透亮,一只孙猴子耍的是飞上飞下,十分精彩。与老人聊天时,他绘声绘色地为我们讲述了早年巡回演出的事情,讲到精彩处,脸上洋溢着笑容。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年纪,到处都是观众的喝彩声一般,风采不减当年。 可是每当提及传承时,老人更多的是苦笑和叹气,“现在的娃都要上学,谁还学这个啊,没人学喽”,“现在都看电视,就是有皮影也没人愿意看了,不像原来,有演出十里八乡的都赶来看”老人抚摸着木箱里面的皮影,不舍的说:“这些东西早晚要成为孩子们的玩物”(图为傅希贤与小组队员合影) 临别时,老人要我们带走几个皮影作为纪念,被队员婉言谢绝了,我们实在不忍心拿走老人这些宝贝。傅希贤老人把我们送到村口,说道:“你们也算有眼福喽,你们以后真的就是不演了,演不动了”。这几句话我们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冀南皮影可能真的要走下舞台了。 1.1.2唐山皮影 唐山皮影又称滦州影、乐亭影、驴皮影,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通常认为滦州影戏初创于明代末期,盛行于清末民国初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在唐山调研的过程中,很可惜我们要走访的皮影制作老艺人已经辞世(应家属要求,不方便公开名字),时值暑期,我们也没能采访到皮影戏排练的场景,但是我们还是有诸多发现。 在大钊公园里,有个民俗博物馆,馆中展出了诸多唐山地区的民俗艺术,其中就有关于唐山皮影的系类展出。 我们认为这样的民俗文化馆现今对于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现在都市生活节奏非常快,大多数人没有时间去观看皮影等传统剧目的表演,基于这种现状,坐落在人流相对密集的公园或者广场上的民俗文化馆、博物馆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里不仅是对当地民间文化的集中展示,让大家了解认识都身边的民俗艺术,同时又可以丰富当地居民的业余生活,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民俗保护形式。 同时,在调研的过程中,一些细节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在唐山市的一些主干道两侧的公共设施中,也融入了诸多皮影元素。在道路两旁的路灯,表面采用了镂空的皮影图案,这不仅起到了装饰美观的作用,更体现了当地的民俗特色。这样别具匠心的设计及对于细节的把握,对于唐山皮影的保护真算得上是福音了。 上方图片摄于民俗馆 唐山之行虽然没能采访到我们想要采访的老艺人,但是诸多新的发现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唐山市对于皮影艺术保护的决心。 (图为唐山市某干道旁路灯) 1.2“三元鼓”,“五元鼓” 提及“三元鼓”,“五元鼓”大家可能会感到陌生,但这在陕西省渭南地区却是有近200年历史的民间表演了。“三元鼓”、“五元鼓”是通过击打一个大鼓两个小鼓或一个大鼓四个小鼓为主来指挥其他吹奏乐器,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粗犷豪放的民间音乐而得名,他的配合乐器有唢呐、四杆、长喇叭两个、大叉两付,小叉两付、钩锣两付、手锣一个、银锣一个、小鼓一个、大小鼓锤各一双。在司击三个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