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水分形态与作物关系选编
“水是生命之源”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内容提要;一、土壤水分的存在形态;1.吸湿水;2.膜状水;3.毛管水;毛管水在自然界有两种情况:;毛管
悬着
水示
意图;(2)毛管上升水;4.重力水;二、作物中土壤水分形态循环平衡;
(2)作物体内水分状况指标
组织含水量(%)=(鲜重 - 干重)/ 鲜重×100
含水量受大气湿度和植株生理年龄的影响,应用时须加以考虑。
组织相对含水量(RWC)=(鲜重- 干重)/(吸胀重-干重)×100
细胞水势:Ψw=Ψs+Ψp+Ψm
单位:1MPa=10bar=9.87atm=106J/L=106N/m2
吸胀重是指组织饱和吸水重。应用水势、相对含水量较理想。 ;2、土壤水类型及有效性
土壤水分类型与可利用性
土壤水分状况及其可利用性;土壤水分形态与可利用性
重力水:10μm孔隙中的水分;
毛管水:0.2~10μm孔隙中的水分,即被毛细管吸持,而不因重力而下降流失的水分;
吸湿水:0.2μm孔隙中的水分,即被土壤颗粒强烈吸持,不能被作物吸收的水,是土壤处于风干状态所含有的水分。
;
不同土壤类型的水分状况
作物可利用的土壤水分是萎蔫点与田间持水量间的水分。作物对不同土壤中水分的利用性不同。;3、农作系统中水分循环平衡
水的来源:
降水(P,包括降雨、降雪、降霜等)、灌溉水(I)、地下水(只存在某些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水的去向:
径流(Ro)、渗漏(D)、土壤蒸发(Es)、土层保留(ΔWs,如土壤胶体、毛管吸持)、植物蒸腾(Ep)、植物保留(ΔWp)。
农田生态系统水量平衡方程:
(P+I)-(Ro+D+Es+ΔWs+Ep+ΔWp)= 0;
水循环平衡的动力
太阳辐射:影响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
重力:造成土壤水分渗漏和径流;
水势梯度:导致水分从水势高的地方流向水势低的地方。;
在农作系统中,由于存在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传导和蒸腾,水分的流动便形成了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系(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SPAC)。
在这个体系中,水势是以递减的形式分布的,水的运动基本上是一个降低自由能的过程,并不需要额外能量的输入。
相邻层次间的水通量可用:F=-KΔΨ描述,其中,K为水传导度(水流阻力的倒数),ΔΨ为水势梯度。 ;三、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
根表细胞到木质部的水分传递:一般通过质外体空间径向传递,但由于根内皮层细胞壁存在凯氏带加厚,水分进入根中柱木质部,应穿过根内皮层细胞质。
根内从表皮到木质部导管各部位的水势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内皮层以外的各细胞水势从外到内逐步降低,但内皮层细胞水势有突然的、较大幅度降低的现象,这称为“内皮层跃变现象”,具体机制不明。;
导管系统中水的传递:水以集流的方式在导管死细胞中流动,传导阻力小。
叶脉、叶肉细胞与大气间的水分传递:发达的叶脉导管与叶肉细胞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并有较大的接触面。水分首先由叶脉的木质部传递给邻近的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再渗透到细胞内部。
水分散失时,水分从湿润的细胞壁表面以气态蒸发到叶肉细胞间隙中,使其达到接近水蒸气饱和状态,然后通过气孔扩散到大气。 ;3、作物的需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
作物需水量:可用在最佳水分供应条件时达到作物旺盛生长的田间蒸散量(ET)估算作物田间需水量:
ET=Es+Ep,Es为土表直接蒸发失水量,Ep为作物蒸腾失水量,用kg或mm表示。
作物一生的需水量也可根据蒸腾系数,即作物每形成1g干物质所需要消耗的水分克数来估测。
水分临界期:作物对缺水最敏感的时期。一般在营养生长末期到生殖生长时期。此期的作物对缺水的反应最强烈,因此要保证此期的作物需水。
最大需水期:作物对水分需求量最大的时期。一般是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四、作物的湿害与涝害;1、作物对湿、涝的反应
作物湿、涝伤害的成因
作物受涝时,水本身对作物的危害不大,主要是由于缺O2造成的直接和间接伤害。
作物湿涝伤害的形态、生理反应
种子的浸水伤害:淹水所导致的作物发芽率大幅度下降或丧失发芽能力。与无氧呼吸、离子渗漏等有关。
绝大多数作物种子在淹水条件下不能萌发,即使耐淹水能力强的水稻种子在水中也仅限于胚芽鞘的伸长,而无根和幼叶的发生和生长。;表;渍涝造成的次生伤害
离子胁迫伤害:土壤受淹剖面中盐分浓度上升,如Na+、Cl-浓度增加,阻止作物体内Na+、Cl-离子排出,造成细胞盐害、中毒。
土壤产生有毒物质:土壤处于还原状态下,pH下降, 产生一系列有毒物质,如Mn2+、NO2-、Fe2+、H2S、CH4、脂肪酸、不饱和酚、醛类、酮类等,对植株造成毒害。
加剧营养失调:如硝态氮发生反硝化作用,以气态N释放;S、Zn、Cu等有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