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汉地方行政运行机制初探
秦漢地方行政運行機制初探 2014-09-28 09:55:35 《文史哲》 範學輝 秦漢地方行政必須在中央政令指導下運行。中央政令下行的主要形式是以皇帝名義發布的各種詔令,其次是諸公卿府的行政指令--府書也具有相當效力。秦漢帝國都很重視道路與驛傳的興建,並制定有嚴厲的法令、法規,來保證中央政令能夠迅速、準確地下行。地方信息反饋中央,則以郡、縣等行政機構的定期和隨時匯報為主要途徑,中央對其要求是時效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中央政令下行不暢、不通,甚至在運行過程中變形,以及地方機構不報或者虛報信息,是秦漢地方行政運行機制中的痼疾。 一、中央政令的下達 專制君權的興起,是戰國、秦漢社會大變革中的突出現象。它打破了西周、春秋的貴族專制政體,剝奪了各級宗主對民眾和封域的所有權,從而實現了由城邦國家向領土國家的歷史性轉化,形成所謂“主有專己之威,臣無百年之柄”(註:《後漢書?班彪傳》。)的局面。地方行政的運行必須在君主的直接控制之下,皇帝的詔令成為各級地方官員處理政務的最主要依據。如《漢書?朱博傳》所說:“太守漢吏,奉三尺律令以從事”。而三尺安出?那便是“前主所是著為律,後主所是疏為令”(註:《漢書?杜周傳》。)。當然,詔令並非純為皇帝個人意誌,一般是朝廷集體討論的結果,反映整個統治集團的根本利益。因此,盡管秦始皇時“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註:《史記?秦始皇本紀》。),東漢劉秀也“以吏事自嬰,尤任文法,總攬威柄,權不借下”(註:《後漢書?光武帝紀》。),但是,在多數情況下,詔書的制定要經過如下程序:皇帝將問題交予有關機構和臣下討論,提出方案,然後經由皇帝批準,交禦史府擬定,最後經丞相副署,下達執行。這就是《史記》、《漢書》中經常出現的從“有司提議”到皇帝“制曰可”的過程。 秦漢時期皇帝詔書的種類繁多,《史記?秦始皇本紀》雲:“命為制,令為詔。”蔡邕《獨斷》說:“帝下之書有四: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書。”《後漢書?光武帝紀》李賢註引《漢制度》記載較詳:“帝之下書有四: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誡敕。策書者,編簡也,其制長二尺,短者半之,篆書,起年月日,稱皇帝,以命諸侯王……制書者,帝者制度之命,……露布州郡也。詔書者,詔,告也,其文曰告某官雲雲,如故事。誡敕者,謂敕刺史、太守,其文曰有詔敕某官。它皆仿此。”下達地方指導行政的詔令從內容上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施政方針的推行與變革。如文帝二年下重農詔,和帝詔刺史、二千石“詳刑辟,理冤虐,恤鰥寡,矜孤弱”(註:《後漢書?孝和帝紀》。)等。這類詔書為數眾多,目的多在於敦促地方官清正廉潔,輕徭薄賦,治獄公正。二是中央以詔書的形式對地方行政、司法、軍事等較重大政務下達具體命令。三是皇帝有時使用璽書對某個地方官員加以褒獎或斥責。詔書的下行,在正常情況下多由禦史大夫下丞相,再由丞相府下郡國守相,然後經郡國逐級傳達到縣、鄉基層。詔書多數要求吏民盡知,所謂“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者。漢文帝時賈山談到的“臣聞山東吏布詔令,民雖老羸癃疾,扶杖而往聽之”(註:《漢書?賈山傳》。),就是這一制度的反映。近年在四川省昭覺縣好谷鄉發現數塊東漢石表,據推測當地曾是公布詔令、立碑記事的重要場所(註:《文物考古工作十年》,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頁。 )。但內容涉及機密的詔書則不許泄露和公之於眾,違犯者要被治罪。武威東漢簡第13號“流槐丞彭祖,坐辭訟以詔書示之眾”(註:《文物》1993年第10期。)即較好的例證。 除詔書外,中央丞相、禦史大夫等公卿也可根據職權範圍向地方發布具體行政指示--府書,地方官員同樣必須予以執行。文獻中這一方面的記載相對較少,但可以借助簡牘中的材料勾勒出大致輪廓。(1 )丞相府。丞相“入則參對而議政事,出則監察而董是非”(註:《後漢書?陳忠傳》。),此乃秦漢政治體制運行的樞紐。地方政務多需申報丞相府,相府也常下府書對地方行政加以指導。如居延新簡EPT53 :63“酒泉太守移丞相府書曰:太守迎卒受兵”(註:本文引用居延新簡皆據《居延新簡》,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標點為作者自加。)。漢代的丞相府書,在唐、宋發展成為堂帖子、堂劄子。北宋沈括說:“唐中書指揮事謂之堂帖子。曾見唐人堂帖,宰相簽押,格如今之堂劄子也”(註:《夢溪筆談》卷1《故事》。)。北宋初年趙普擔任宰相, 據稱“其堂帖勢力重於敕命”(註:《宋會要》職官一之71,又見《續資治通鑒長編》卷40。)。(2)大司農府。大司農分管財政, 在地方設有許多直屬的分支機構,也經常和地方政務發生聯系,郡府接受大司農指示很多。如居延新簡EPT52:470B:“陽朔三年正月盡十二月, 府移大司農部椽條”等。(3)宗正。宗正職掌皇族事務,由於疏宗散居各地, 因而也時常下府書於州郡。如甘谷漢簡第47號簡說:“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