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方黄黛片白血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复方黄黛片(白血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白血病,其临床特征为极易合并感染、出血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等并发症,死亡率较高。黄世林教授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40余年来,主要从事中医内科血液学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在血液学疾病的 HYPERLINK /Medicine/ 治疗上多有建树,尤其在白血病的治疗研究上造诣较深,其以攻驱毒邪理论指导组方研制成的复方黄黛片,治疗APL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情况
1.1.1? 一般情况?
1988年7月至2005年1月 HYPERLINK /china/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连第210 HYPERLINK /Medicine/ 医院中医血液科收治住院的患者204例,外周血象及骨髓象检查均符合1985年法美英协作组提出的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分类标准中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型(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M3, AMLM3)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115例,女性89例。年龄5~72岁,中位年龄32.5岁。
1.1.2? 入院前治疗情况?
初次治疗的患者161例,再次治疗的患者43例。再次治疗的患者中经化疗方案或全反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 ATRA)治疗后未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者24例,经化疗或ATRA治疗获得CR后又复发的患者19例。
1.1.3? 入院时并发症?
患者入院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与出血倾向,伴有DIC者24例,脑脊液检查异常者12例。骨髓象检查早幼粒细胞比例为(76.44±17.05)%。
1.2? 治疗方法
1.2.1? 诱导缓解治疗和缓解后治疗?
分诱导缓解治疗和缓解后治疗2个阶段治疗AML[2]。诱导缓解治疗期予复方黄黛片(安徽天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8~10片/次口服,3次/d,饭后服。连续服药至骨髓象达CR。缓解后治疗期复方黄黛片用法同上,服药30 d为1个疗程,间隔30 d再服。考虑到单用复方黄黛片治疗有11.1%的复发可能[3],可与化疗方案交替应用,酌情选用HACP方案(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环磷酰胺+泼尼松片)、DHAP方案(柔???霉素+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泼尼松片)、HAEP方案(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足叶乙苷V+泼尼松片)或HAMP方案(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米托葸醌+泼尼松片)。联合化疗2周为1个疗程,与复方黄黛片序贯交替应用。初始化疗疗程间隔30 d,10个化疗疗程后,疗程间隔延长为3~4个月,4年后疗程间隔为8~10个月,缓解后维持治疗时间应≥7年。每个化疗方案可连续应用2个疗程,4个化疗方案可交替应用。疗程不足1个月或疗程中未按本方案执行者,均不列入统计。
1.2.2? 并发症治疗
? 感染及出血?
有感染和发热者,采取积极的抗感染治疗,重视病人的隔离及病室消毒,加强口腔及会阴部护理;出血倾向明显者,予止血治疗;确诊DIC者,联合小剂量肝素治疗,并酌情输注成份血。
? 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患者入院后均常规腰穿取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异常或有临床症状者,予鞘内注射氨甲喋呤注射液10 mg和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1~2次/周,直至临床症状缓解,脑脊液检查恢复正常。CR后治疗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leukemia, CNSL)防治与缓解后治疗同步,每个化疗疗程鞘内注射1次氨甲喋呤注射液10 mg或口服洛莫司汀片120 mg 1次。骨髓象处于CR的患者,确诊有CNSL,药物治疗6周仍未缓解者,应及时进行放射治疗。
1.3? 测量指标及方法?
随访生存期,本组生存时间为自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之日起,至统计截止日(2005年1月)、死亡日和第1次复发日止。治疗中每天观察患者血象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外周血象正常时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至临床CR。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每周复查心电图及肝、肾功能,了解用药副作用。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技术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4](淋巴细胞分离液由上海华美公司生产,核苷酸引物由上海细胞生物所合成),监测伏邪。
1.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1998年张之南主编第2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评定疗效[1],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