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二元年会论文民国时期大一国文教材简介.doc

何二元年会论文民国时期大一国文教材简介.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何二元年会论文民国时期大一国文教材简介

民国时期大一国文教材简介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何二元 注:所谓“民国时期”,其实是以民国时期为主,向前延伸至清朝末年,向后延伸至新中国初期。 1904年1月,清朝政府发布了“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施行的新式学制。癸卯学制钦定的大学预科和大学“随意科目”都有国文课,这可以视为最早的大一国文课,当时的名称叫“中国文学”。京师大学堂教授林传甲(1877~1922年)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可视为第一种大一国文教材。林传甲有个说明: 我中国文学为国民教育之根本,昔京师大学堂,未列文学于教科,今公共科亦缺此课,传甲于优级师范生分类后,始讲历代文章源流,实为公共科之补习课也。 落款是“光绪三十年十二月朔侯官林传甲记”。光绪三十年是1904,正是癸卯学制发布的那一年。目前关于它是不是最早的中国文学史尚有争论,然而说它是最早的大一国文教材应该是没有问题了。教材分十六篇: 第一篇 古文籀文小篆八分草书隶书北朝书唐以后正书之变迁 第二篇 古今音韵之变迁 第三篇 古今名义训诂之变迁 第四篇 古以治化为文今以词章为文关于世运之升降 第五篇 修辞立诚辞达而已二语为文章之本 第六篇 古经言有物言有序言有章为作文之法 第七篇 群经文体 第八篇 周秦传记杂史文体 第九篇 周秦诸子文体 第十篇 史汉三国四史文体 第十一篇 诸史文体 第十二篇 汉魏文体 第十三篇 南北朝至隋文体 第十四篇 唐宋至今文体 第十五篇 骈散古合今分之渐 第十六篇 骈文又分汉魏六朝唐宋四体之别 与后世文学史体例不同,林本文学史杂糅了词章学体系,有人说他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文学史,但是,这是由当时的学制而规定的。编者自言综合了“公共科”和“分类科”的需求。按癸卯学制曰:“今……大学预备科章程,于公共课则讲历代源流义法,于分类科则练习各体文字”。不过又有人指出,林传甲教授的其实是依《优级师范学堂章程》而附设于大学堂的“优级师范科”。按照《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此科的课程共有三阶段:开始是“公共科”,学生在未“分类”以前共同修习,一年毕业;继而“分类科”,三年毕业;最后是“加习科”,供“分类科”毕业生自愿留习一年,深造教育理法。第一阶段“公共科”有八科,其中有“中国文学”一科,课程说明是:“讲历代文章源流义法,间亦练习各体文。”第二阶段“分类科”共有四类,都要修习“中国文学”科,三年课程的内容都是:“练习各体文”。林传甲要教的是第二阶段的“分类科”课程的“中国文学”,但他发觉班上学生根本没有上过第一阶段的“中国文学”课,于是他以半年的时间,为“分类科”学生补讲“公共科”一年的“中国文学课程”。这些资料都证明了它和其后大一国文课的关系。 清朝覆灭,民国政府学制中保留了大学国文课的地位,并于1929年正式规定其为大学一年级必修课。这一时期有如下几种教材。 《燕京大学国文名著选读》,1935-1936年,其“燕京大学国文名著选读教材标准”第二条:“本编分选学术论著,文学史,国学常识之文,及与各系特有关系之作而为中学所未及者……”,可见其为“各系”所用之公共科教材,有1-4册,内容极其丰富。从目录看,类似今按文学史顺序编排文选体例的大学语文教材。 《燕京大学近代文编》二册,民国二十八年(1939)出版,李葆华钤印。此书是燕京大学为大一新生学习国文而编纂的近代文学选集。其选文宗旨在于反映时代潮流的同时又兼顾文体的实用性,故其所选文章的文体十分丰富,包括日记、笔记、传记、叙记等十二类,而作者都是胡适、刘师培、梁启超、王国维、李大钊等风云人物。尤其是收录有李大钊书信《与章行严(士钊)论厌世书》(1918年),并附章行严(士钊)著《答李大钊论厌世文》(1918年),这是李大钊书信体文学名篇首次入编教材。此书在今拍卖行被称为“红色经典”。 大学国文(上下册),沈启无编,新民印书馆 民国三十一年十一月一日印刷,十日发行。沈在序言里说:“二十八年北大文学院成立,我选了这十组国文讲义当作教本”。其实在“北大文学院”前当加一“伪”字。二十八年也就是1939年。按1937年北平沦陷,1938年,伪北京女子师范学院成立,沈启无任中文系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和大一国文。1939年秋,伪北大文学院成立,周作人任院长,沈启无当中文系主任。这里并没有以人废书的意思,而是指出这一教材是中国历史特殊时期的一种大一国文教材。教材目录如下: 上册 第一组 风土民俗一类文属之 第二组 笔记小说一类文属之 第三组 记游一类文属之 第四组 日记一类文属之 第五组 书信尺牍一类文属之 下册 第六组 序跋题记一类文属之 第七组 传记墓志一类文属之 第八组 纪念一类文属之 第九组 读书劄记一类文属之 第十组 楚辞小赋一类文属之 相对于文学史类或文选类的教材,这样以题材和体裁安排的体例,对于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说,或许更有兴趣。后来和沈启无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