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培训
2012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知识培训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
一、组织与安排
气象科普工作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气象服务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是气象部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气象软实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2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
国气象学会联合主办,邀请教育部、科技部、农业
部等相关部门参与。
协办单位:
各省(区、市)气象局、气象学会,各省(区、市)
团委、科协,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
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协办。
承办单位: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中国气
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北京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
团牵头承办。
3
二、活动简介
传播气象文化 科学防灾减灾
活动主题:
活动方式:
以有关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体,联合各地气象
局、气象学会相关人员组成若干分队,深入城镇、
乡村、学校、企业,积极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
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全民气象防灾减灾意
识和应对及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
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1.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服务;
2.继续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工作,进一步强化气象为农服务的能力建设,提升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推进气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3.通过提高全社会对气象灾害及气候变化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应对,促进经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
活动的内容
活动掠影—活动宣传点
6
活动掠影—深入田间地头
7
活动掠影—深入中小学校
8
活动掠影—深入厂矿企业
9
活动掠影—车站、码头开展活动
10
活动时间:
2012年7月中旬----8月中旬。
活动区域:
全国各省(区、市)广大乡村、中小学、城镇
社区、企事业单位等。
宣传队名称:
中国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队。
11
三、安全措施与注意事项
1、交通
2、食宿
3、活动过程中
4、田间地头注意事项
5、工矿企业、街头巷尾
6、活动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处理
12
四、我国的气象灾害与影响
13
2017-4-25
14
每年气象灾害造成4398人死亡
2.8%
14
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GDP的百分率
经济损失的绝对值
1991年为1193亿 2000年为2029亿
引发的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经济等继发性灾害,则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15
中国自然灾害造成的年经济损失估计
灾害类型
灾害种类
粮食损失
(亿公斤)
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
分类小计
(亿元)
大
气
灾
害
干旱
200-250
150-200
420-510
暴雨 / 洪涝
100
150-200
风暴潮
2.5-5
50-60
冰雹及低温
15-25
20-30
林火
-----
50-100
大
地
灾
害
地震
----
10-20
80-120
山崩、滑坡、泥石流
2.5-5
20-30
灾害性水土流失
15.25
20-30
风沙及沙漠化]
2.5-5
20-30
人类诱发的次生灾害
----
10-20
生物灾害
病、虫、鼠、恶性杂草灾害
50
10-15
10-15
合计
387.5-425
510-(640)
510-(640)
—《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分析与对策研讨会文集》
16
气象灾害与影响
17
18
主要气象灾害受灾面积比例图
主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比例图
19
气象灾害
20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粮食产量波动、流行病传播等,对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建设,粮食,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等影响严重。
21
22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现状
一是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与服务面不断拓宽。
三是多部门联动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初步建立。
四是气象灾害防御的社会经济效益日益显著。
23
存在的问题
一是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弱、预报时效短、预报准确率不高,不能满足气象灾害防御的需求。
二是尚未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
三是缺乏比较完善气象灾害的防御方案和应急预案。
四是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资源亟需整合
24
气象防灾减灾目标
1.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防御应
急体系;
2.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和法规标准体系;
3.建立比较完善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运行机制;
4.建成一批对经济社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审核服务方案.doc VIP
-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发展研究探讨.pptx VIP
- 中考名著《红岩》知识要点.doc VIP
- 2025年华医网【放射、超声专业题库】-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及管理.pdf VIP
- 门窗整套施工进度表.docx VIP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 第7单元 快乐读书吧:《老人的智慧 非洲民间故事精选》测试卷(附答案).docx VIP
- DB13(J)T 8360-2020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1年版).docx
- 煤矿新版“一通三防”培训教案课件.pptx VIP
- 新解读《GB_T 5750.8-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第8部分:有机物指标》必威体育精装版解读.pptx VIP
- 2025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解析)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