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有效学习(东财大2012.10).ppt

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有效学习(东财大2012.10).ppt

  1. 1、本文档共1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有效学习(东财大2012.10)

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有效学习 ——职业学校教学改革问题的若干思考;张桂春: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 中国国高等教育学会师范教育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常务理事等。 联系方式: 0411办)gchzhang@ 116029 大连市黄河路850号;引言: 1.解题 我们的学校教育为什么“低效”或者说“没有效”? 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一直学到大学,却不会英语,还要到“新东方”再重新学? 从小就学计算机,一直学到大学,毕业后还要到“北大青鸟”、“东软”重新学? 从小学数学到大学数学、小学语文到大学语文…… 学校整天教学生“成人”“成事”,但到了社会还是不成人、不成事? 这是为什么?;2.“马太效应”规则 “马太效应”: 从前,一个国王要出远门,临走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去做生意。第一个仆人用一锭银子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赚了5锭,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把那一锭银子一直包在手巾里保存的好好的。于是国王便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没收,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新约·马太福音》 社会资源分配的“马太效应”规则。;“马太效应”规则的实质:“扶强不扶弱”。 对“强者”是“锦上添花”,对“弱者”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 “抽瘦补肥”,“逆向分配原则”。 结果:一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二是代际效应(子女因父母“强”而“强”,因父母“弱”而“弱”,标志性口号——)。 “二八法则”:社会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20%的财富。 社会资源的应然分配政策: 一次分配按投入生产要素和贡献率强制分配;二次分配应该关注“均等性”,弥补初次分配带来的收入差距;三次分配搞最低保障。 1978年前:扶弱不扶强。无效率。 1978年后:扶强不扶弱。强调效率,效率优先。 职业教育如何做“强”?;一、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背景 (一)问题成堆,地位弱势 1.教育机会“卖方市场”中的尴尬职教 教育机会、教育产品的两个供求矛盾: (1)教育机会供求 指教育供给单位与作为教育需求方的个人(家庭)在教育机会上的买卖关系。 教育机会的卖方市场:入学难、入学贵。普通学校的“择校”热不减;而职业教育机会却是买方市场(尽管免费、就业承诺,招生依然困难。“穷人的教育”!)。 (2)教育产品供求 指受过专业教育,具有一定人力资本(升学资本)的劳动力(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上一级学校招生)之间的供求关系。 教育产品的买方市场:升学难,就业难。 两个供求矛盾相互激化,恶性循环:“教育机会”供求矛盾的缓解(扩招)加剧了“教育产品”供求矛盾;“教育产品”供求矛盾的激化(失业)又加剧了“教育机会”的供求矛盾(优质教育机会的竞争更为激烈)。;学校教师与校长的“双重面目”:面对家长学生——;面对上级学校及用人单位——。 2.两个“假性”问题 一是职业学校的“假性发展”问题; 二是职业教育教师的“假性成长”问题。 问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校企合作的现实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适应性和发展性专业设置、课程重建、培养方式转变、教学质量提高、社会声望、生源竞争、市场竞争、学校可持续发展等。 弱势:义务教育抓“辍学率”;普通教育抓“升学率”;高等教育抓“就业率”;只有职业教育在抓“入学率”,足以见其“吸引力”。;(二)教育系统内部竞争加剧 1.学龄人口的变化 我国各级教育学龄人口高峰期的变化: 小学教育学龄人口(6—11岁): 高峰期为1995—1999年,峰顶为1997年,达12915万人,以后将持续下降。 小学学龄人口的变化曲线:2019年达到最高峰值,约为11411.3万人。 初中教育学龄人口(12—14岁): 高峰期为1998—2004年,年平均6652万人,峰顶为2000年,达6935万人,以后逐渐下降。 2015年5391万人,以后维持在5335万人。;高中教育学龄人口(15—17岁): 高峰期为2002—2007年,年平均6700万人,峰顶为2003年,达6924万人。 2015年为3886.8万人,2016年开始回升,2019年达到5311.0万人。 高等教育学龄人口(18—21岁): 高峰期为2006—2010年,年平均为8955万人,峰顶为2007年,达9200万人。 2018年为低谷,约为6452.0万人。;2.教育机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