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指导(二、三)选编.pptVIP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指导(二、三)选编

制作人:确山县新安店初级中学 王峻岭;学习目标; (一)“为”用作介词,读作“wèi”。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给”等。如: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 3. 表示被动,译作“被”。如: ①二虫尽为所吞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士卒多为用者 ④梅花为寒气所勒 ; (二)“为”用作动词 ,读作“wéi ”。 1.可作判断动词,译作“是”。如: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②知之为知之 (《论语八则》) ③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④若为佣耕(《陈涉世家》); 2.“为”也可作一般动词:如: ①为坛而盟(筑)《陈涉世家》 ②以丛草为林(当作,作为)《幼时记趣》 ③孰为汝多知乎!(认为) 《两小儿辩日》 ④ 为人五(雕刻)《核舟记》; (三)“为”用作名词,如: 或异二者之为(指心理活动) 《岳阳楼记》。;;七、复习“而”; 2.表示承接关系,译作“然后”“就” 。如: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④水落而石出 ⑤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3.表示转折关系,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如: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4.表示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①敏而好学。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③熙熙而乐 ④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⑤朝而往,暮而归; (二)用作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如: ①既而儿醒,大啼(《口技》) ②俄而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口技》)。;;; 2.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如: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3. 表示转折、让步关系。可译为“可是”“却”。如: ①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②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 ③至则无可用(《黔之驴》); (二)“则”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 (一)“乃”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于是”等 。如: 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②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 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 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如: ①久而乃和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三)“乃”用于判断动词,相当于“是”“就是”。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副词,才) 2.乃大惊 (副词,竟然) 3.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副词,才) 4.乃重修岳阳楼(副词,于是) 5.陈涉乃立为王 (副词,于是,就); 1.“若”用作代词。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如: ①若毒之乎?(你)《捕蛇者说》②更若役,复若赋…… (你的)《捕蛇者说》。; 2.“若”有时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如: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3.复音虚词 “若夫、至若” 为句首语气词。用于引起下文,意思近似“像那”“至于”“又如”。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