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古都风貌的活地图.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描绘古都风貌的活地图.doc

PAGE  PAGE 5 描绘古都风貌的活地图   他用25个年轮,手绘了30卷北京胡同画册,在大都市中守望着古都的风貌。   他用25个年轮,绘成了30卷北京胡同画册。他叫舒世忠,一个普通的北京老人,用自己的双手为社会留下了一卷珍贵的历史画图。   把北京胡同文化传承下来   舒世忠,北京人,满族后裔,1931年生于北京市宣武区陶然亭龙爪槐胡同。他的童年就是在胡同度过的。   1981年,改革的春风吹起,北京市政府提出要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大力发展建设新楼房,舒世忠看到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一条条胡同渐行渐远,随风消失了。他很快意识到,随着住房建设与拆迁,北京胡同文化也将不复存在。胡同里的老槐树,胡同里的天棚鱼缸,胡同里的凉席板凳,还有坐在胡同树下的老头老太太,都不存在了。   舒世忠想:“我这辈子干不成大事,不如做点小事,记下老胡同的地理风貌,把胡同文化传承下来就算成功。”为了留住一段历史,舒世忠下决心对北京胡同细致考察。每天早上,他就起床上街串胡同,一天不落。为此,家里的钟表还特别调快了10分钟。老伴郗佩琴就问:“你起来那么早,也不干活,到街上瞎溜达什么?”他就笑笑说:“锻炼呗!”老伴真的以为他每天出去散步锻炼,也就不阻拦他了。他渐渐胆子也大了起来,1987年3月开始,他加大了走胡同的步伐。每天早上,他会骑着破旧的自行车,每到一个胡同口,他就把自行车停放一边,然后,拿出他托人在香港买回的孔雀胶片照相机,拍摄胡同中有纪念意义的图片。看看要到点了,他就坐地铁到西山上班去。   老北京串胡同,也会犯迷糊。有一回,舒世忠在东直门串胡同,把他串懵了。胡同里有永康胡同,前永康胡同,后永康胡同;还有永康头条,永康二条,永康三条等。胡同连着胡同,哪个是前,哪个是后,哪个是头,哪个是尾,连他也弄不明白了。回家整理资料的时候,也是记不准哪个胡同连着哪个胡同。后来,他每次出门时,不但要带上照相机,还要带上一支笔、一个笔记本,还有一卷皮尺。他要在现场把胡同画下来,然后回去就好整理了。   要把胡同画在图纸上   把胡同画下来,还不算难。难的是胡同的长度和宽度。用尺量太麻烦了。后来,和同事们提起此事,有人就出主意说:“你用步量,看看几步是几米,就好计算了。”他试了一下,迈出5步,等于3米。有了步量这种方法,测量胡同的长度和宽度就方便多了,效率也明显提高了。   1991年,舒世忠正式退休了,他有了足够的时间去串胡同了,他开始把串胡同当成了新的事业。他的手里总是拿着笔和本,走街串巷,看到有独具特色的建筑、精心雕刻的门联,独树一帜的牌匾,他都要记下来,或者拍照下来。   每天走胡同。每天都有新发现。走访时,舒世忠在北新桥酱房道里看到了一副门联,上书:“曲江风度,吏部文章。”他感到很新鲜,查阅资料,“曲江”指的是唐朝名相张九龄,而“吏部”是指南朝诗人谢?I。他还看到有一户人家,保存着完好的240副老门联,他一一拍照后,一笔一笔抄录下来。他在崇文区薛家湾胡同,发现了一户大门额上刻着“钱氏宗祠”四个大字。他找到主人,主人钱鸿绪告诉他说:这里曾是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谬的祠堂,主人是吴越国王钱锣的第33代子孙,钱氏宗祠是于清朝年间建起的宗祠,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钱氏保境安民,深得民众拥戴。被文天祥称赞为“千年之功德,百世之楷模”。目前,这座宗祠正面临着毁灭的命运。他详细记录了这段历史情况,写出“钱氏宗祠,即将埋没”一文,发表在报刊上,受到政府的关注,在2009年,前门地区旧城房屋修缮中,钱氏宗祠被修复一新。   当然,舒世忠也碰到过让他后悔的事儿,有时,碰上当地拆迁,胡同里的古树、门联、门墩、门雕等,还没来得及拍摄与记录,就都消失了。每次碰到这样的场景,他的心口就会隐隐作痛。有一回,在新街口四条,他以前来这里时,记得这里挂着一幅“芝兰君子性,松柏古人心”的门牌,这次,他拿着相机来拍照时,却发现没了。只剩下两棵老槐树还没有被挖走。   15年间走过几万条胡同,他随身带的笔记本,记录了50多本,摞起来有半米高。有了这些基础资料和素材,也就有了收藏的资本。可是,这些记录杂乱无章,不易查找。怎样能够很好地保存下来呢?他想到了绘图,他要把这些记录画在一张图上。   把“北京胡同全图”交给国家   舒世忠曾经在北京档案馆参观,看到过清乾隆年间由宫廷画师绘制的《乾隆京城全图》,图中对于京城街巷的主要街道都有标示,可是,不够详细,对北京胡同的记录也是空白。这张图给了他灵感,他想,如果能够把这些胡同标示出来,岂不是一张完整的老北京街巷地图?若再把门牌、古树、王府、医院、学校、宗祠、庙宇、名人故居等都标出来,那么,北京胡同全貌就展现出来了。   2002年,舒世忠着手绘制北京胡同全图。他买来专业绘图纸,在家里阳台上摆上一张方桌,开始细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