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doc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知识点一 碳循环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 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从无机环境到 ,又从_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 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_____等元素。
2. 循环途径:无机环境 。
3. 范围: 。
4. 特点:全球性,反复循环,因此又叫 循环。
(二)过程图解
小结:
1.碳元素的存在形式:
①在无机环境中以 和 的形式。
②在生物群落中以 的形式,沿 渠道传递。
③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以 形式传递。
2.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
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自养型生物完成的,
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有化能合成作用。
3.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三)温室效应
1. 形成原因:化学染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 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 的平衡。
2. 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 ,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3. 防止和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
①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核能、水能等),尽量减少煤炭的燃烧量(减少CO2的来源)。
②大力推行 (增加CO2的去路)
知识点二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一)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和 。
1. 二者______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 物质作为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和______之间循环往返。
(二)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的比较表:
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形式
以 形式流动 等基本元素的循环
过程
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反复循环性质开放式:地球之外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传递是逐渐递减耗尽为止封闭式:生物圈是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特点
、
物质被反复利用,具有
范围
生态系统的 各营养级
联系两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如图:
能量流动不能离开物质循环而单独进行,
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特别提醒: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保持着相对的平衡,这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保证。
。生物的富集作用概念: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难分解,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
分类:生物富集作用可以分为水生生物富集作用和陆生生物富集作用。
知识点三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 探究性试验的一般步骤:(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
2.
案例1案例2实验假设实
验
设
计实验组对照组自变量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土壤中是否含有分解淀粉的微生物
实验现象
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AA1A2BB1B2结论分析
大 气
植物五
动物物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
〖例1〗我国北方处于稳定状态的某森林
生态系统,其碳循环如右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
示碳元素的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b d
A.夏季,a﹥b﹢c﹢e B.秋季,e﹢f﹤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