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城市道路内检查井盖问题的探讨2014.9.9(最终)北京市政总院宋文波
PAGE \* MERGEFORMAT 6
关于城市道路内检查井盖问题的探讨
刘斌 刘峰 宋文波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2)
【摘要】针对道路内检查井盖的数量多、路口等局部区域井盖密集、由井盖引起的路面病害多发等现象,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等方面对城市道路检查井盖的存在原因、设置要求及其周边病害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及建议,以达到对道路内检查井盖优化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道路;检查井盖;机动车道;管线;病害;改进措施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公众对道路行车舒适度、安全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道路内检查井盖的存在而引发的各方面问题越来越受到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目前公众对道路内检查井盖的主要关注点聚焦在路面井盖数量多、路口等局部区域井盖密集、由井盖引起的路面病害多发,同时由于近年来因检查井引起的人员伤害事件屡见报端,从而进一步引发了公众对检查井盖安全的担忧。因此,如何对道路检查井及井盖进行设置、设计、施工及养护,以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度和行车舒适度,已成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道路内存在大量井盖的原因
一般来说,城市道路既是车辆通行的通道,也是各种市政管线敷设的路径,因此必须有效的处理好道路交通与市政管线的关系,努力实现道路交通和管线敷设的和谐统一。
检查井是为了符合市政管线维护检修、安全运营要求而设置的。其一般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设置。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广泛存在着管线线位及检查井设置的位置不合理,从而造成道路范围检查井盖数量多,局部区域如路口处井盖密集的现象。通过我们调查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规划设计阶段对管线种类、管网空间布局等考虑不周全,使得地下管线及检查井设置不尽合理
道路内管线的位置应根据管线的种类、规模、道路的规划红线宽度以及断面型式等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布置规划管线时,应充分利用道路内绿化带、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空间,并处理好与路缘石以及路边的路灯、行道树??交通标志牌等关系。当需要安排的管线较多或局部管线排布密集时,就不得不将部分管线布置在机动车道下。
在规划设计阶段,部分区域路网密度较低,管网负担的区域大,造成了管线规模大,道路范围内管网布设密集。在道路交叉口范围,各方向的管线在此交叉或互联,使得检查井数量通常相对较多、较密集。
在管线设计时,设计人员往往对道路整体功能、管理以及相关管线间的协调处理、井盖设置细节等方面考虑较少,管线综合工作不细致,以致大量管线检查井集中设置在交叉路口或机动车道轮迹线下,增加了行车对其破坏的机率。如排水管线的检查井盖是偏于管线中心线一侧布置的,当位于机动车道范围时,井盖应尽量避开车辆轮迹线,布置在车行线上或是车行道中间,从而尽可能避免行车对井体的碾压破坏。
1.2 其他市政工程建设对既有管线存在影响
在道路扩建工程中,由于机动车道的增加,使得原本位于非机动车道下的井盖出现在机动车道上。
近年来由于地铁工程的建设,尤其是跨路口的车站设置,同时为躲避地面出入口、风亭等地面构筑物,造成了多条市政管线绕行改移,管线弯折点的增多,使得检查井及其井盖的数量增加。
1.3 缺乏统一的协调、指引和管理
北京市目前在用的管线,其建设时期大多为建国以后建设的各类管线,局部老城区仍有清末或民国时期的排水设施发挥功能,道路下的新老管线缺乏梳理,功能重复,已失去功能的管井拆除不及时。
同时各专业管线根据各自的特点、需求设置检查井,缺少针对各管线的统一协调,路口等重点部位缺少详细规划设计指引,造成了局部区域井盖密集。如市政雨水管线由于承担着道路及两侧区域的排水问题,每隔约40米就需要设置一座检查井,且考虑两侧支线不宜过长的缘故,宜布置在道路中央,而为了方便同槽施工,污水一般宜与雨水布置在一起,且分支也宜靠近布置,这就造成了井盖的“成对”现象。
此外,由于不同专业管线或是同种管线的权属及养护主体不同,造成管井不能共用通用,也从客观上造成了检查井数量的增加。例如目前北京市的通信管线采用“同沟异井”的方式敷设,有效地节约了地下空间资源。但是由于分属不同的产权单位,需独自设置检查井,这就造成了通信检查井集中设置的现象,尤其是路口处有分支管线时,井盖设置的数量及密度更是如此。
井盖周边“病害”现象及其成因
目前道路内检查井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检查井周围路面开裂、沉陷,井盖松动、破损、被盗,井室结构脆弱、井体下沉等[[1] 冯强,段金曦,刘仁文.城市道路管线井病害的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工程建设,2007,39(4):31~35
]。城市道路内存在管线检查井及其病害现象主要会产生以下问题。
●会降低行车的安全度和舒适性;
●对过往行人造成安全隐患;
●破坏路面整体质量和市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