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大涛微沤.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一辑大涛微沤

第一辑?大涛微沤 小引 在治现代文学史的过程中,涉猎了数以千百计的书物杂志,以求在那破敝枯黄的书 页中,竭力辨认新文学行进的轨迹。每当从中觅得或认取了某一先行者的足迹,为史籍所 不载,为时人所鲜知,辄撮钞于纸以备忘,久之集腋成裘,亦颇可观;条分缕析而后,倒 也可以从中隐约谛听到新文学在艰困中迈步的跫然足音。 我所撷取的不过是新文学大涛中的一朵浪花,抑或一粒水珠。然而哲人云:一滴水 亦能反映太阳的光辉。希望读者能从本辑内有关新文学的吉光片羽中,认取她的或一面 影。 新诗人的鸿爪先行者的足迹—— 《初期白话诗稿》 中国新文学运动自“五四”发轫以来,已经过去六十个春秋。在回顾这 一段充满艰辛与磨难、搏击与奋斗的历程时,我们怎能忘却那些先行者们披 荆斩棘的轨迹。 新诗运动是“五四”文学革命中战斗的一翼,给新文学带来了清新、蓬 勃的生气。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的《编选感想》中说:“新 文学运动起于民六,新诗运动也起于这一年,民八到十二,诗风最盛。”朱 氏在该书《导言》中具体地指出:“新诗第一次出现在《新青年》四卷一号 上,作者三人,胡氏之外,有沈尹默、刘半农二氏??这时是民国七年正月。” 北社所编的《新诗年选》(亚东图书馆 ?? 年初版)中所载《?? 年诗坛 略记》也称:“最初登载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由此可见,“五四” 前后发聋振聩的《新青年》杂志,也是新诗的发源地。 新青年社的同人刘半农,于 ?? 年岁末编选了一本《初期白话诗稿》, 翌年春由北平星云堂书店影印出版。这册影印本保存了中国新诗运动开创期 几位先行者的诗稿手迹,确实是弥足珍贵的。记得年轻时读阮无名(阿英) 所编《中国新文坛秘录》时,对这本脍炙人口的诗稿就有所闻,但以不得目 睹为憾。最近终于在书海中觅得,欣喜地亲炙了这本渴慕已久的珍籍。 《初期白话诗稿》的开本廓大,方近径尺,堂皇矞丽,书品精美。书角 包绫,线装一帙,分棉连纸与毛边纸两种版本。我所得者为白纸本,封面呈 瓦蓝色,上粘泥金红纸书签,书“初期白话诗稿”六字。扉页系马衡题签, 字体秀丽遒劲,下署“马衡题”,并钤有菱形朱文印章。马衡,字叔平,浙 江鄞县人,是当时联袂执教于北京大学的著名马氏三兄弟之一,其兄弟马幼 渔、马隅卿均系“五四”前后文化界的活跃分子。叔平曾任北京大学史学系 教授兼图书馆主任,研究所国学门导师,也是北京研究院史学研究会会员, 对考古学、金石学造诣颇深,擅长书法。 书前为刘半农用当年《新青年》专用稿纸手书的《目录》及《引言》, 下署“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廿八日半农刘复书于平寓之含晖堂”。刘半 农在《引言》中记述了保存这批诗稿的经过,追溯了新诗运动勃兴的始末, 并且颇为感慨地议论道:“说到正式提倡要用白话作诗,却不得不大书特书: 这是民国六年中的事。从民国六年到现在,已整整过了十五年。这十五年中 国内文艺界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动和相当的进步,就把我们这班当初努力于文 艺革新的人,一挤挤成了三代以上的古人,这是我们应当于惭愧之余感觉到 十二分的喜悦与安慰的;同时我以为用白话诗十五周年纪念的名义来印行这 一部稿子,也不失为一种藉口罢。”在谈到这些诗稿的意义时,他还幽默地 譬喻道:“以鞋子里塞棉絮的假天足,和今日‘裙翻鸵鸟腿’的真天足相比, 那算得了什么东西呢?然而假天足在足的解放史可以占到一个相当的位置, 总还是事实。”所谓“假天足”云云,当然是一种谦词,实际上这些初期的 白话诗在“足的解放史”——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是承前启后,继往 开来。它开拓了中国诗歌发展的新道路,开创了中国诗歌创作的新生面,其 影响和作用是不应亦不能磨灭的。 《初期白话诗稿》共辑存八位作者的白话诗二十六首,现照本抄录目录 如下(部分注以我在《新青年》中查对的作品发表卷期与年月,查不出的只 好暂付阙如): 李大钊一首 山中即景(刊五卷三期,?? 年 ? 月 ? 日) 沈尹默九首 公园里的二月蓝(刊五卷一期,?? 年 ? 月 ? 日) 月(同上) 雪(刊四卷四期,?? 年 ? 月 ? 日) 除夕(刊四卷三期,?? 年 ? 月 ? 日) 刘三来言,子谷死矣(署君默,刊五卷六期,??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